第222章 祝桥梁(2 / 5)
运转。
谢来也给一些贫穷的读书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半工半读。不会因为贫穷而断了读书的路。
抄录整理这些农家书,就是这其中一项工作。
这些读书人并不知道大人弄这些做什么,只是在日复一日的抄录中,脑子里也不由得记下了许多关于农事的知识。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无形中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只知道这活能让给他们买得起书,交得起束脩。
这些关于种田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册之后,谢来就给这本书取了个名字,叫做《东州农事学习手册》。
这手册还挺细致,以东州目前的主要农作物作为分类标准,然后写了如何选种,播种……等相关的知识。
这其中的知识都是找了农官去这些老农的家乡去打探过的,确保他们家平时种地确实比旁人家要好。
又请了经验丰富信得过的农官来选择一些比较通用的法子。
最后这些手册请人抄录了,以乡里为单位,每个乡里一本。让当地的里正负责给本村人讲解。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乡里祠堂门口,经常有人在讲一些农业相关的知识。
许多年轻汉子还真是对这些一知半解的,只知道学别人种地。
听了讲解之后,醍醐灌顶。
“这种地原来这么讲究啊。”
“之前官府花银子,可就是为了做这个什么书册。都是给咱们农人做的。”
“信得过吗?”
“当然信得过,谢大人还能骗咱们?官府花银子从别人那儿买的法子呢。”
里正讲完之后,口干舌燥,“大人说了,要是大家信不过,我家先种一块试验田给大家看看的。就是以后你们要勤快点,种地的时候都来学学。”
有汉子道,“里正,要是你家田地种不好咋办?那不是亏了一季度的粮食吗?”
里正老头儿笑道,“大人可比你们心疼老汉,要是这一亩试验田亏了,补给咱。不过这种事儿不可能,农官经常要来看试验田的情况呢。”
又有村民问,“如今县里竟然如此花心思。”
里正道,“你道他们是为何如此重视,那当然是知府大人有奖赏了。若是真的增产了,那是要提拔县令大人的。”
“知府大人竟然对咱们农民的事儿这么上心啊,种地的事儿他也管。真是和咱爹娘一样了。”
大伙儿都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