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湍急(7 / 10)
姜曳按下电灯开关后,抬头看了看通风口,借着浮力身体往上挪。
难道她想钻入通风口?
其实并不,姜曳只是探手伸入,手指头感应了下风向,发现风向跟湖水顺流方向相反,她的脸黑了。
不妙啊!
刚刚她想到了两个方法,对她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风向跟湖水冲流方向一样,说明一般位于上端位置的入风口在上面,而出风口在下面,跟水流的流动方向一样,她顺流而下,可以很快赶到出风口那边。
80年代的建筑通风应该还比较简单,尤其是乡下地区,她觉得这个建筑走这种风格。
一般出风口位置连接外部区域的墙壁厚度最薄,甚至大概率有一扇门户开关,只要她用斧头砸破它,开出一个口子,就可以将近似密闭的地下密道弄出一条出水口,让水流出入达成平衡,免得充满整个地下空间淹死他们。
可现在方向相反,她顺流下去,就算到了低洼处,找到的也只是入风口,它的口子不会开在地下,可能开在上部,别说她没那个体力砸上去,就是时间也不够。
那就只能选第二个方法了。
这个方法没多少时间了。
姜曳果断松开手,弯腰沉入水下,借着灯光,哪怕湖水透明度并不高,她也看到了之前就惊鸿一瞥后记下的目标,双腿一个用劲,用力抓住了距离她也就半米远的斧头,在她要被冲出去时,她出水将斧头对头墙壁一劈,锋利的斧头精准劈入墙壁砖块指尖的水泥缝隙,卡住了,她固定了身体,然后用斧头努力掰蹭缝隙,将缝隙撑大,而后另一只手的手指头cha进缝隙,再次固定。
万幸这些水泥是几十年前弄的,当时杨家虽然有些钱,但受限于水泥等建筑材料在小地方的匮乏以及质量限制,这地下空间坚牢的主要是砖石本身,黏合性的材料反而不如新现代的水泥等靠谱,姜曳之前在煤气罐爆炸后就发现墙壁本身砖块没太大劳损,但黏合物材料不怎么样,让一些砖块都直接脱落了。
所以,一斧头劈砖块间的缝隙是真的效果不错,但也很耗力气。
若在21世纪,想用斧头劈开墙?那真真是废死劲儿了。
此时水流已经到了她的腰部。
水流的冲力以及无法让她逆流行走或者逆流游过去。
浮冲力让她的手臂变得很疼,但她拔出斧头,伸手抡圆,斧头再次往前劈。
一步一挪,一挪一斧。
她稳扎稳打往前前进,逐渐赶到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