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巧(1 / 5)
苏若一怔。
“那警官姓郑,本来负责这个案子,案子以自产自销的结果结案后,他就辞了职。”
所谓自产自销就是俗称,代指自杀案件或者两个死者属于一方杀死另一方而后自杀...
“那姓郑的本来是一个资历十五年的老警察,陡然辞职本来就不合常理,我有些怀疑,顺着去查,发现这人本来嗜赌如命,欠下了一屁股债,但在辞职不久后就还上了所有的债务,据调查,这些债务综合起来至少两百万。”
两百万?苏若神色凝重了。
“他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杨瑾:“他当年考上警察的时候,他老家放炮三天庆祝,你觉得呢?”
农村里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出一个警察也不容易,可见他的家庭环境。
那这200万的来源就很值得怀疑了。
“更有趣的是,他还了200万债务后,不仅没有及时收手,还继续赌~博,结果又欠了一屁股债,不久后就死在了白杨河堤上,据说是自知没有钱还债,走投无路自杀。”
死了?又死了。
苏若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据说?”苏若对这个用词不太喜欢,杨瑾笑了笑,“警方判断也是自杀,因为有足够的自杀理由——他自杀前被赌坊的人打过很多次,狗笼子都关过,精神状态早已不对,这些都有人证。第一死亡现场也没找到任何他杀线索,毕竟是在河堤边,痕迹都被冲洗干净了。”
“他什么时候死的?”
“在你父母的案子结案两个月后。”
“只是两个月?”苏若觉得这个时间不长不短,有点微妙,“你觉得这不是偶然?”
杨瑾反问:“你觉得是偶然吗?”
苏若觉得不好说,如果没有那200万,她不会想太多,但有200万蹊跷在前,她很难不去怀疑。
其余的杨瑾现在也不好多说,只给苏若透露一些内容,让她有另外一种怀疑。
——她父母的案子,可能有另一种真相。
苏若站在原地消化了一会,开了门,带着杨瑾进屋。
“当时我父亲趴在钢琴上,而我母亲倒在这里...”
苏若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一幕,所以很确切指出两人的死亡状态。
“我从这个房间走出,看到这一幕后受到了惊吓,慌忙中看到茶几上有手机,手机是我爸爸的,我拿起来叫了警察,后来就晕倒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