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3 / 5)
要说,这些都是好事,可当这好事一茬茬过来的时候,他在哪里?他如果做不出更漂亮的成绩,免不了就会落一个无能的帽子。而偏偏做下这些事的人来头太大,背景太硬,他除了夸奖,竟还是只有夸奖。好在朱抵非常识趣,面对他不仅恭恭敬敬,还一直非常谦虚,最后更说自己的队伍经过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申请休息。
这一点不仅令赵德厚,大同军上下都比较满意。本来就是嘛,你都立下这么多功劳了,也该给别人点机会了。
是的,机会。
在来之前,大同军上下就对寿王的军队充满了鄙视,他们是谁?边军!和蒙古人打仗的!整个大明朝也就辽宁的兵能和他们比比,其他地方的不过都是阿猫阿狗。上海这地方也就是一个东海舰队,可那是海军、水军,真到了陆地上,一样让他成软脚虾!东海舰队尚且如此呢,更不要说其他队伍了。
而朱抵一到三下五去二就把江宁之围解了更加深了他们的这种感觉,同时也就把这次行军当做了一场机会,憋足了劲靠这个拿军功。但是当他们真正去打的时候就傻脸了。
寿王是不知兵,可守城这事也不需要他太知道,这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坚定的决心,而已走到这一步的寿王是完全不缺的。此外,上海被李永祥经营这些年早就是铁桶一块,而且李永祥的大部队虽然走了,却还留了几艘船用来封江,所以很快大同的兵不仅感受到了上海城墙的坚厚,更感受到了东海舰队的炮火。
在一个个被打的灰头土脸的时候,也免不了议论一二:“这些逆兵倒也不是吃素的啊?”
“那朱抵是怎么打下来的?难道得了天兵相助?”
……
没有人说话。要说逆兵厉害,那就要承认朱抵更厉害;可要说逆兵不厉害,难道他们一个个不是更不中用?一干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有蒙着头继续打。现在说什么都白搭,尽快打下来才是真的!
而此时朱抵的小日子却过得不错,他借口修整,就窝在了江宁,平时除了训练手下,就是骚扰高老爷,美名其曰为岳父大人分劳解忧。说起来朱抵同学能力是有的,性格却绝对怪异。他过去的人生不是王府公子,就是军营头领,虽然这两种身份上面都有阴影,都有黑手,可面对大多数人他都是可以横冲直撞的。而朱二公子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做不好?打。再不好,换人!靠着这种习惯,朱二公子成功的在南安王妃面前树立了愣头青不靠谱的形象,练出了自己的一支兵,但在衙门里……那简直就成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