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6)
真以官员的数量来看,勋贵这个圈子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小。像张家,除了继承爵位的张老太爷,下面最大的官就是京指挥佥事张老爷了,也不过就是个正四品,比他才大两级。当然,张老爷的能量要大他百倍,但他将来有可能成为尚书入阁,张老爷要想成三品都千难万难。这一来是因为勋贵家的读书种子的确不多,二来无论是一般的大臣还是皇帝,都不希望勋贵人家再出重臣。可要说其他党派能给予他的好处更多,那也不见得。
勋贵人家,历经几朝,姻亲遍布,那种势力底蕴却不是一般的书院派、地方派能比的,诗书传家的另外说,不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周判官却能这么给他透露,是胡乱许诺,还是真有后台?
前者,以周判官的为人处世看来是真不像;后者……他那后台又是什么?
地方派?
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可地方派又怎么会有这样的能量?还是周判官走的是宫里的路子?想到从京中得到的一些消息,高老爷更闹心了。以他的想法,圣上既然无子,身体又不是太好,就该早早过继一个儿子,这样万一有个好歹,也不至于动摇国本。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官员,特别是正经考出来的文官的想法。可如今圣上就觉得自己千秋鼎盛,起码能再活个五十年,在有心人的奉承下,对于所有上这种奏折的,要不训斥,要不降职,有的惹恼了,甚至能打出去。
只是上个月,被打出来的言官就有三个。虽然本朝言官以挨廷杖为荣,可这廷杖背后的意思却令人胆寒。
“大明,会走到哪一步呢?”在喝花酒、对月吟诗之余,高老爷也会叹息这个问题。而这一次周判官对他的拉拢,更让他怀疑是不是宫里的奸人已经把手伸到了地方上。
他当然不会附庸周判官的,但对于这样的人他也有些束手无策。首先,周判官的地方基础很好,在江州六年,周判官也算有口皆碑了,虽然说不上什么清天,可大家都知道周大人是能办事的;其次,周判官的领导基础也很好,本来做满了两任,周判官是要调离的,可人家硬生生的留了下来;第三,周判官很会来事,做事情滴水不漏,轻易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高老爷扪心自问,只比做官的话,周判官是要比他强的。所以最后他也只能把这边的事写成信,让人送到张家。信是送过去了,现在还没有回信。
一大堆的烦心事在这里等着高老爷,再看绿儿,就没有那么明媚娇人了。绿儿也看出高老爷心烦,要在过去,她要不给高老爷捏捏肩,要不唱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