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9 / 9)
出时间干活,想想便道:“今年便定下选妃之事,到明年选出人再成亲,齐王也该十六了,万一有什么事拖拖,又到十七八……这年纪实在不小了。魏王倒不急在今年成亲,但两人只差一岁,借这机会同选了王妃,咱们这些办差的人还省些事。”
李三辅梗直地说:“还省了户部一笔银子。到时候万一宫里要添置什么,也能拿出来些填进去。”
四位阁老也摸不准当今天子的脉,那三个家里不出王妃的便都宁可早选不晚选,免得再如周王一般拖到十九才成亲。
桓阁老还想劝一句,今年周王刚刚成亲,又遇虏寇入侵,国库没什么银子了。李阁老正好细细看完了他的奏章,拿笔尾敲着桌子,沉声道:“他奏章里正好没写要在京郊选都人子之事,那咱们上奏时也不必提此事。哪怕陛下要选,咱们也得劝住——”
当年周王选妃时也一并选了都人子进宫服侍,如今人都在少年,宫里也用不这么多人。哪时年满二十五岁出宫的宫女多了,或者干脆等到两位皇子成亲时再选新人服侍也行。
几人联手批蓝,将奏章送进了宫里。
新泰天子看见奏章上桓凌的名字,与其内为两位皇子请婚的内容,眼神不禁在纸上凝住一瞬。短短一封奏疏,天子竟反复看了数遍,确认他文中再无别意,才叫殿前总管太监磨墨蘸笔,重重批下了一个“准奏”。
这桓凌倒是个纯臣。
两位皇子成亲之事交翰林院拟旨,钦天监占算吉时,礼部呈上仪注,一切都要从速从严而办。宫人可以不选,但皇子成亲后要开府别住,户部须筹备建府的银子,与工部通力合作,在城中建起合两位王爷身份的王府。
这道圣旨下去,朝中又是一片纷纷猜议。
周王当年成亲千难万难,朝廷上下奏章如雪片般飞弹,换来的都是圣上要充实国库的要求,而到齐魏二王这里,圣上竟毫无留难之意,其中差别之大,莫非更有什么深意?
可若说陛下有废长立幼的意思,这两位皇子却又是成亲就要开府的,开了府的与住在宫中的地位自然又不一样……
端午节尚未过,朝廷上下便已人心浮动,无心休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