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272章

第272章(1 / 5)

崔燮显然没他那么相信自己, 无奈地转过脸和李梦阳答话:“我那道奏疏中共写了三件事,一是劝天子诏求海外俊才, 二是求别国的经义学说,三是求能耐寒耐旱、高产易种的良种, 李兄少说了一样。”

李梦阳道:“第三样是利国利民的建议, 我等无可置疑, 只是不知大人为何上书求前两样?我朝以儒学立国, 陛下日随翰林诸君子研读经义,修齐治平之道已在胸中,何须向海外蛮夷学说中求解答。而召外国才俊入中华更不可取——那些夷人语言不通、不习经义,如何知道他们是真才俊, 亦或沽名钓誉之辈?”

他站起身来行了一礼,道:“梦阳实在想不通, 望大人细细解说。”

王九思也跟着起身拱手, 附和着说:“献吉兄之意,我在庶吉士班中也常听人说起。望大人为我等解惑。”

边贡虽然没那么激动地起来,却也是紧盯着崔燮,等他回答。

崔燮终于明白了。这几位作者不是好好儿跟他聊艺术来的, 而是上门砸场子的。他微微叹气, 抬眼望向那三人:“三位可听说过‘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句话?”

那三位才子如何反应尚未可知,王圣人先把脸转向门口,不想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李梦阳失笑道:“这是朱子《近思录》中的话, 我辈读书人哪有没读过的道理。”

那两位才子也有种被小视的憋屈,都默默不语,作无言的抗议。

崔燮微微一笑,问他们:“既然都读过,可曾做过?朱子说,知与行常相须,论先后虽是知在行先,但论及轻重,仍是以知为轻、行为重。我所以重伯安贤弟,以为他将来能行圣贤之事,就是因为他不是只空论道理的人,而是实实在在肯去格物求知,肯践行圣人之意的人。”

王守仁的脖子都快歪断了,低头谢道:“崔兄过誉了……”

“不算过誉!”崔燮引以为荣地说:“我正是看了王贤弟格竹,回乡后才也学着一物一物地格来,从中略有所得,才知道如何栽植而能使豆粮产量更高。”

三位少年才子不理解竹子和大豆有什么好格的,皱着眉问道:“我等来此,并不是为学格物法,而是为问大人为何要请皇上诏求异国书籍与人才……”

崔燮淡定地答道:“朱子云,天下之理万殊,然其归则一而已矣,不容有二三也。就是皇上从异国寻来别的经义,脱剥去文字,其所说的道理亦须是个普天之下皆行的道理。若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