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番外三(1 / 6)
原本照清河县令常大人的意思, 是要留白星三人多住些日子,至少也要将他们的义举告知全县百姓,也好叫大家知晓, 救了这全县人生机的究竟是谁。
奈何三人都不大在意这个, 更不想被推上神位,见大堤守住,又留了一万两银票便悄然离去。
事后常大人颇为感慨,命人将此事广而告之。因三人当初用了化名,又没留下什么画像,许多人想立长生牌位都不得其法。
后来还是一个木匠想了个招儿:
他刻了一女两男三尊善男善女像, 又做了长生牌位,自己在家一日清香三柱供奉。谁知慢慢的,左邻右舍来串门时发现了木像和长生牌位,便央求木匠也照样儿刻一副给自己……这一传十十传百, 竟就在清河县内传开了。
后来衙门出钱, 索性叫那木匠在大堤上做了个大的,逢年过节便有人过去诚心拜祭, 又渐渐衍生出许多奇闻异事来,成了清河县当地的一个传奇。
这都是后话不提。
离开清河县后,传奇的三位主人公继续北上, 中间碰见一拨从东边来贩海货的。两条船在运河中央相遇, 三人顺便买了些海货尝鲜, 颇对脾胃。无意间听对方说起沿海人文风貌, 遂怦然心动一拍即合, 便又东拐, 去海边消磨了小一个月。
东去时正值秋老虎发威, 内地活像打翻了十万八千个熊熊燃烧的炭火炉, 灼热而干燥的空气扭曲着,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一到海边,什么都变了!
沁凉湿润的海风逼退燥热,空气中浮动着令人心醉的凉爽,夜里睡觉竟还要盖被子哩!
三人以前都没看过大海,现在难得有机会,便在海边租了一处小院儿,每日坐看日出日落,观潮涨潮落,闲时还跟着当地渔民出海打渔,好不惬意!
廖雁迷上了海钓,觉得跟围捕猎物十分相似,奈何技术其烂无比,往往垂钓一整日都钓不上一只……气得他直接把鱼竿掰断了。
离开海边之前,三匹马上都堆了不少鼓鼓囊囊的包裹,里面装满诸如干贝、海带、干鲍鱼、瑶柱等风干海味。孟阳着意挑了许多,价格比市面上便宜许多,自己炖着吃好,拿来送人也十分体面。
桃花镇一带并不靠水,所以行程走到约莫三分之二时,三人便从水路转到陆路,重新踩到了地面上。
后来路过绥山州,孟阳就想去问问之前上交手/弩的赏银下来了没有。
原本他总觉得,银钱不过够用就行,可经过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