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 / 12)
遇,我便有心提醒,此时却也开不得口了!”
凡事都讲究个出身门派,尤其科举为官更是如此,若是能得名师指点,或是得了某些位高权重者的青眼,那么他的仕途必然事半功倍。
之前郭游都只是跟着私塾的先生学习,便是入其他学堂也没正经拜过师,可如今他一朝得了潘一舟青眼,头一回见面就蒙其赐字,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机遇。若是这个档口,牧清寒和杜文跳将出去,抓着他说潘一舟很可能心怀叵测,叫他当心……
想到这里,两人不禁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苦恼,不由得轻叹一声,揉着额头,再次陷入沉思。
此事当真是,有些棘手了。
********
自从得知府大人赐字之后,郭游的生活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有好些原先几乎没说过什么话的人主动过来同他交际,然后渐渐的不知从哪里传出话来,说他本就是陈安县案首,又是有名的才子,本该如此。以往不过是杜文仗着自己年纪小些,又有位做知县的先生撑腰,这便不知天高地厚上蹿下跳,抢了他的风头罢了。
便是那个什么文武全才的牧清寒,也不过一身蛮力,只会舞刀弄棒,浑身铜臭而已,不过是商人之子,举止粗鄙不堪,不值得与之为伍。
渐渐的,这些话就传到了郭游、杜文乃至牧清寒本人的耳朵里。
书院内人多眼杂,心思各异,都想着出风头,石仲澜之流甚多!兼之素日里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极其容易出风头,早就引了诸多人眼红心热,此刻众人便都纷纷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希望看一场好戏。
一年中举的人就那么些,他人中了,自己的希望便就小了。且大家原本也没有什么交情,那几个小子来了以后又十分张狂,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大家都很乐意见着陈安县一派自己窝里斗,最好先自断臂膀,也好省些事。
什么时候他们把自己整死了,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那才叫好呢。
于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和心思下,诸多流言便如同眼下这干燥炽热的烈日一般,在空气中熊熊燃烧,大有燎原之势。
怎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郭游、杜文和牧清寒之流虽出身不同,际遇各异,可也都是颇有性格之人,又有些个才气,从小也没少受了周遭人的排挤嫉恨,再应付起这些来也十分得心应手。
再者他们本就心旷豁达,并不将此等流言蜚语放在心上,此刻听了这些压根儿没往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