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 / 12)
于是待到入冬, 杜家果然又搬了第三回 。
这回却是个正经三进院子, 虽不敢同大户人家比较, 也没有跨院,但比之前住的小两进着实敞阔了, 面积几乎两倍有余:
前头多了一溜儿倒座房, 车夫住在这里, 晚间还能值夜, 旁边角落也能喂养青骡,安置马车;二门里头照例东西厢房,正中隔着照壁, 也比原先大了许多,之前能隔两间,如今倒能分三间了,左右亦有耳房。庭院也十分宽敞, 且是青砖铺地, 就是雨雪大风天气也不怕了。
正房并着两间耳房后头是一溜儿后罩房, 大小七八间, 就是多请上十来个丫头婆子估计也挤得下。
地段倒是没怎么变,只跟原先的住处隔了两条街, 可到底好了许多, 越发离得东城区近便, 又宽敞,一月租金便要四两半银子,将近五贯半钱。
一家三口听后都十分感叹, 几年前他们初来陈安县时,住的是小小房屋,一月不过一贯,如今竟也到了四两多银子,寻常壮劳力月收入竟抵不上着房租!
王氏一边收了契约,一边摇头道:“今儿也算领会到寸土寸金了。”
杜河听了便笑:“这话可别外头说去,没得叫人笑话。这又算的了什么!不说济南府、京师,带院子的动辄几十两,还只得按年租,好地段亦早被人买下,有钱更没处租去!便是本县里头最好的地段,这么大的院落,一个月上十两的也不是没有,图的不过是左邻右舍达官显贵的人脉脸面罢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
新家地方大,家具摆设等也分散开,如今只这几个人便显得空荡荡冷清清,忙活起来当真觉得人手短缺,王氏立即找了人牙子来,预备买人。
那车夫和浆洗娘子之流却不必另外找去,他们家两座山上繁茂起来之后,原先的农户、猎户也都渐渐将家人叫来一起忙活,如今各有一家七、八口人,下头的小孙子也渐渐能做事了,人手也宽裕。
去年有两个小子成了亲,连带着媳妇也想找活计,听说杜家要人,便想着往这边来。
一个是猎户的小儿子,今年才刚二十岁,叫王能,跟着学会了硝皮子的手艺,只是他爹不愿意他年纪轻轻就窝在山上,只琢磨打发他出来开开眼界,见见世面。王能的媳妇也很能干,粗中有细,也想跟着来,就做些娘们儿们迎来送往的活计。他们两个便住在前头倒座房内。
王氏和杜瑕又看人牙子带来的人。
因这些都是要签死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