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52章

第52章(3 / 6)

俱荣。”方考官笑道,“选《春秋》为本经的考生愈来愈少,每每总排在五经魁之末,今年也该轮到我们冒冒尖了。”

两位同考官皆是举人出身,沉浸多年学问,品鉴文章还是相当有眼力的。

……

翌日,正堂之内,主考官张侍郎坐在中间,本经不同的五份卷子摆在案上,已退出解元之选的十三份卷子则摆在其后,总共十八份,每房推荐了一份。

《诗经》《礼记》《尚书》三经的考生最多,解元多从这三经出,负责批改这三经的同考官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讨得正凶。

《周易》的三位同考官自知夺得解元无望,安静坐在一旁等张侍郎发话。

于考官、方考官也加入了“战斗”。

好一会,张侍郎终于发话了,说道:“这几份卷子我看了,都很不错,不过……”

诸位同考官神情一凛,认真听讲。

“乡试会试中,考官们只看重首场卷子这样的陋习由来已久,以致学子们亦只看重首场的八股文章,在二、三场中,不少人试图剽猎套语以蒙混过关,许多必读的史书贤书都未曾读过,策问时事更是一窍不通。圣上曾言‘博洽古令,晓畅兴替者,方为贤才’,单单看八股文章举才岂非与圣上所言有悖?如此,以往的陋习也是时候改改了。”

“我以为,趁还有些时日,辛苦诸位回去判阅考生二三场的卷子,若是判词生搬硬套《大庆律》或是断案有误者,不录,策问题言之无物,通篇皆是虚言者,亦不录。唯有一二三场每一卷、每一题文章俱佳者,方有夺魁的资本。”

言毕,场下静默,这个工作量可不小。

张侍郎侧脸问副考官,道:“祭酒大人,你以为如何?”

祭酒大人先是颔首,而后道:“国子监受圣上所托培养监生,平日里,监生们除了写文章,还要习算学格物,读史书时策,更要出去历事实习,我以为乡试与国子监同为举才,理念应当一致。”

副考官也同意。

同考官们纷纷作揖,异口同声道:“我等领命。”

于考官原还有些担忧,待他看了十九号考生二三场的卷子,当即转为大喜,判案正确,语句精炼,每一题都可判为上乘,他自言道:“这解元,我们房是取定了。”

数日之后,主副考官、同考官再聚,五名考生三场的卷子悉数摆在案上。

众人一一传阅之后,高低立判,春秋经第一十九号考生每一张卷子都是上上乘。若单论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