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51章

第51章(6 / 7)

考空子呢?既然是考空子,怎么可能找到适用条款?

段夫子曾言:“断案,既要严肃用法说理,也要守住道义底线,法与道并不相悖。”

裴少淮有了打算,开始打草稿。

判词也讲究一定的格式,要详细分析断案过程,为何要这么判,说明缘由,最末一句结语才会宣判结果。

且需要讲究语言文辞之美。

裴少淮写道:“……何大郎十年间未以聘礼相娶,桃有华之盛者岂能长久待之?约而不娶红笺岂非一纸空言?想来何大郎于袁娘也并非出自真情……且孙袁二人已为夫妻,双燕绕梁同一心,何大郎嫉妒则状告更是无情……”

最后判孙二郎、袁娘存续夫妻之实,对袁娘失约一事口头告诫,就此罢了。

……

裴少淮顺利完成第二场、第三场考试,考试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简文字,力求用最精炼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述出来。

因为誊录生知晓考官们基本以第一场的文章来分高低,第二第三场的卷子不过是作参考而已,他们誊录文章时,发现文章写得又臭又长,则会偷工减料,给你省去几句几段。

裴少淮写得短而精炼,能够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

考生们已悉数离开贡院,诸位考官们迎来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需要在半月之内批改完上万名考生的卷子,并非易事,可以说,一场乡试下来,主副考官、同考官比考生们还要更累一些。

誊录生誊抄卷子,对读生读卷确保誊抄无误,才会把卷子送到考官处批改。除去这些时间,留给考官们批读卷子的时间不足十日。

考官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看第二场、第三场的卷子,主要以首场的八股文章分高低。

因誊录生用朱笔抄卷,故此,送到考官房里的卷子称之为“朱卷”,弥封的原卷则称为“墨卷”,墨卷要等最后填榜时,才会拆封。

诸位考生的本经各有不同,于是他们的卷子会被分到不同的房内批改,裴少淮的卷子经过誊录,列为春秋卷,已送至同考官处。

十八个房间,十八个同考官,因《春秋》最难,以《春秋》为本经的考生最少,十八房中唯有两房是专门批改春秋卷的。

十八位同考官之间是带有竞争关系的,若他们举荐上去的卷子,能被主考官点为榜首、经魁,他们则会沾光受到封赏,得一份荣誉。

夜黑灯稀,十八房仍旧灯火通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