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越级特训(4 / 6)
道:“你们啊,中考体育,要选引体向上,没事得多练练。”
林知夏代替他们回答:“好的!”
体育老师笑说:“女同学不用练。”
林知夏仍然站到了另一架单杠的下方。“吊单杠”这项活动,显然超过了她的体力上限,她连半个“引体向上”都做不出来。她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自己更擅长的爱好。”
江逾白回应道:“你别怕,往前走,学习是你的兴趣……”
他还没说完,林知夏敲响单杠:“我不怕,我要走了。”江逾白陪她一起敲单杠。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情绪,似乎全部融入了他们制造的金属杂音中。
2006年四月底,林知夏正式加入高中组的竞赛特训。
高二年级的那位学长早就开创了先河。林知夏的到来,并未引起高中部的轰动。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她会和高一年级数学竞赛分队的同学一起接受训练。
省立一中的高中部竞赛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这是通俗意义上的“五大学科竞赛”。林知夏专攻数学方向,还对物理和信息竞赛充满了兴趣。
林知夏的高中数学老师姓孙。这位孙老师是一位年约三十岁的男老师,毕业于重点大学的数学专业,他建议林知夏先把数学竞赛的奖牌拿到手,再去关注物理和信息学竞赛。
孙老师对林知夏说:“稳扎稳打,踏踏实实。”
林知夏知道,不少学长学姐都参加了一门以上的学科竞赛。学校公开的喜报上曾经多次写道:热烈祝贺我校某某同学,荣获省级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
为了让孙老师相信自己的能力,林知夏决定抢答。
高中数学竞赛班的教室里,孙老师刚刚放出幻灯片,提了一句:“这道题,你们有思路吗?”
林知夏立刻举手:“孙老师,这道题要证明数列通项公式之积的上下界,我们可以用阿贝尔逆变换加上柯西不等式。”
孙老师表扬林知夏:“反应很快。”
孙老师在黑板上简写了答题步骤,顺便谈起了一道质数证明题,林知夏再次举手:“孙老师,你刚才说的那道题,可以套用威尔逊定理和勒让德定理……”
“这些题目,比较简单。”孙老师点了点头。
在孙老师的竞赛班里,每隔半个月,他才会举行一场数学考试。而林知夏的课堂表现打乱了孙老师的计划。为了准确地测出林知夏的解题水平,孙老师在某一个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