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番外五(3 / 6)
内容既非请安问好,也无关军政,甚至不是朝务,而是国士叶尹“奏请君上按祖制立东、西二宫王妃”。
在决定留下来与李恪昭携手此生时,岁行云就很明白这种事早晚会发生。就算叶尹不提,别的人也会提的。
叶尹在这封奏报中郑重指出,“王嗣昌盛关乎国祚绵延,是为君者之责,并非只君王家事。王后执半印操劳军务革新,诞育大公子后亦需将养珍重,故群臣皆有所议,拟请君上及早充实后宫,以分担王后辛劳”。
国士叶尹年近六旬,是先王时期的国之智囊,德高望重、博学忠诚,如今亦受李恪昭倚重,正担着革新举国教化、优选治世良材的大任。
而且,他还是叶冉的曾祖辈,上阳叶氏现任家主。
无论于公于私、在朝在野,叶尹说话的分量都不容小觑。
况且他做为受李恪昭重用的老臣,着眼于君王子嗣绵延之事也算职责所在,无可厚非。
这奏章岁行云拿着烫手,想说点什么吧,又觉说什么都烫嘴,于是一次次佯装不知地又放回原处。
按说岁行云身为执掌半枚国玺的王后,这封奏报若是位寻常官员或卿大夫所呈,她直接驳回也就完事。
可对叶尹这样的老臣,驳回其奏请、谏议往往需三四再慎,连李恪昭都得尽量斟酌,耐着性子与之周旋。她急起来说话冲,着实拿捏不好尺度,若闹太僵让老人家下不来台,说不得就小事变大事。
所以她还是暗暗决定不揽这烫手山芋,让李恪昭自己去愁才是上策。
可李恪昭每次都能准确避过这册,至今尚未拿起来看过。
所谓再一再二不可再三,这么多次下来,岁行云怎么着也能咂摸出点“阴谋”的味道来了。
她倒不曾疑心“李恪昭有意采纳叶尹的立妃谏言”,否则他直接在朝堂上将此事交由众议后当场定夺即可,根本不必将这奏章带回中宫书房来当她面找事。
她稍一转念,便明白了李恪昭八成是还没想好怎么稳妥地回绝叶尹,便想激她出面去与老人家抬杠,他再出面做英明斡旋状装好人。
她得蠢成猪才上这贼当。就不吭声不接茬,看谁先憋不住!
*****
岁行云又一次若无其事地将那奏章放好,重新自箱箧中捞了另一册奏报来看,余光再次不着痕迹瞥向李恪昭。
只见李恪昭不疾不徐将面前那份奏章收起,放到批复完毕的那一摞上,又探手从未批复那摞里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