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帝后番外(1 / 7)
杨廷继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烧得如火如荼。
中山王在朝在野的势力被牵藤摸瓜般迅速肃清, 凭借卢大将军、穆大统领等武将的武力威慑,那些笔杆子厉害的文臣们连屁都不敢放, 便极速而高效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草头班子。
于是从前那些两头不沾, 或左右摇摆的臣子们便神奇地发觉,原来身边那些闷头做事不起眼的岗位,早遍布了新圣人的眼线:由此看,暗中筹谋怕是不止一年。
心中不禁先对头顶上那过分年轻而显得好拿捏的新主子有了忌惮之意,轻视先去了泰半,后接连几条的政令, 勇猛精进,却又不太过冒进, 分寸拿捏得极其精道老练, 更让人不由自主起臣服之感。
从前的保皇党们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了三月, 发觉上头并没有收拾人的意思, 轻拿轻放并不过分为难, 这才放下吊着的那口心气,认真勤勉一丝不苟地办事,势必要在新帝面前, 将不好的初始印象掰转过来——
由此可见, 所谓忠心,也是可以称斤论两,随时事变化的。
宰辅大人并未如群臣所想, 与儿郎争权,反倒是一门心思地辅佐新帝,以王右相为首的世家一派难得偃旗息鼓,房太保称病不出,如史、韩这等世家巨擘在这新旧主子交替过程中,有默契地保持了沉寂,丝毫不受影响——
甚至韩大郎似因着与新圣人的一层连襟关系,反倒颇受上意肯定,备受青睐。
户部侍郎更有如日中天之势,风头一时无两。
朝政因无权利倾轧拉扯,难得高效地运转起来,上行下效之下,竟有中兴之像。
奇也奇在这一点,自新圣人登基,各地时不时会传来的地龙翻身、颗粒无收等坏消息全数销声匿迹。钦天监揣摩上意,卜了个“奉天承运、大兴”的上吉之卦,一时间,百姓遥呼万岁,随吏治渐清,更是对新上任圣人交口称赞、顶礼膜拜,言其为“天人临世,特来普度众生”云云。
有那夸张些的甚至在家中供起了长身牌位,以保丰年。
百姓日子一好过,朝臣一松垮下来,难免生出了别样心思,对新帝的后宫之事开始格外关切起来。
大半年时限一过,距中山王被斩两月有余,便有那心思活络的揣摩上意,开始上“充盈后宫,广纳佳丽”的谏言。这头一开,类似的折子便跟雪片似的飞来,几乎要将明正殿的案头压垮——
这明正殿,便是原先的明华宫,被新帝充作办公之所,平日里批折子,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