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7)
数,自然有专人完成。
就是不是阅卷的国家队老师们需要负责的了。
老师们急切地拆开试卷,精准的找到写出这张满分试卷的同学。
——方云烟,海省一中。
“海省一中啊,据说这是个好学校呢,应该出国不少竞赛好苗子……等等,让我去搜一下百度百科。”
“……别去了,海省,这两个字你还不熟悉吗?”
每年参加人数最多,获国一人数最少的那个。
前年甚至原本一个国一都没有,最后还是照顾他们省的面子,才勉强给了一个国一下去。
“啊,是这个海省啊,我就说怎么这么耳熟。”
“是啊,我看到海省两个字的时候,我都愣了。”
等到方云烟的二卷被拿过来,老师们看着上面的六十分(满分63),一个个都陷入了沉思。
有人甚至怀疑:“这真的是海省一中的水平?”
说实话,真的不像。
不止是问话的老师,很多人都不信。
海省的省队要是有这水平,早几年干嘛去了?
直到有位年纪大一点的老师,扶着自己的老花镜,问道:“海省一中啊,我记得,是不是出了个学生,叫……远墨?”
“真的,我也有印象。”
“!!!”
“远墨居然也是海省一中的?”
他们还没说完。
一位曾经教过远墨的老师突然抓着钥匙就出门了。
“王老师去干什么了?”
“难道是憋不住了?”
“咳咳,”年长的老师咳嗽两声,“你们新来的不知道,远墨当年除了成绩高,碾压无数人,他每道题还能写出两三种解法。”
所以,王老师猜方云烟也能想出好几种解法。
现在去找她的演草纸了。
如今市面上很多奥赛教辅资料里标准答案之外的扩展思路,都是由远墨跟着著者熬了无数个通宵写出来的。
只不过这一点没多少人知晓罢了。
当年,华国国家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表现(IMO)失利后。
国家队的老师们甚至希望远墨留级一年,再参加一次数学竞赛……
不,当年他们甚至直接给远墨保证,不用再参加国内的CMO,只要第二年参加IMO就行。
可远墨当时情绪很不好。
正抱着云烟演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