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四书题三道(3 / 4)
章。
楚辞坚定了信念,文思如泉涌,不到半个时辰,便将这篇文章做好了。只是文章的字数有超出,等会还要删改几处才行。
他将这张写好的题目放在一旁,又看第三题,这道题他心中也有了想法,就在其中写上: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他引用的是周易上的一句话来破题。
而后,他又从古代几个经典战役来分析做准备的重要性。依旧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看后荡气回肠,不禁拍案叫绝。
其实楚辞先做一三两题除了现在对于第二题没有什么想法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许先生告诉过他的一个诀窍。
那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因为人的思维能力到底是有限的,要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写好三篇精彩的文章,实在不容易,于是许多人文章的质量都是由高到低的。
这就导致了,当阅卷官阅卷时,你的三篇文章粘在一起。他打开第一篇时,发现你写的不错,于是点点头继续往下。再一看,诶,尚可。于是又往下,却发现你的文章一篇不如一篇,他心里就会有所失望,到最后排名自然不会太高,因为他对最后一篇的印象会很深刻。
按照许先生的做法去,就是他看第一篇时,觉得很不错,看到第二篇时,会发现质量好像下降了不少,等耐着性子去看第三篇,却又会惊讶的发现,文章的水准又回来了。
这种犹如坐过山车一般的体验,会让阅卷官得到一种满足感,他一满意,排名自然是不会在下面了。
第三篇写好后,楚辞也没有急着去修改,而是又拿起了第二篇。
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与其写一篇休息一下,还不如趁着这个时间将文章全部写好,之后再来慢慢查看。
第二篇,楚辞想了很久,然后用了朱子的一句话破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破了,文章就好写了,他想了想,将史记上面的一个著名故事——纸上谈兵写了上去。
就在楚辞努力做题时,有那巡考的官员经过。他见这一排号房里,其他学子都在冥思苦想,半天才落一笔,又见有一学子奋笔疾书,隔板上已经放了两篇写好的,便不由过去驻足观看。
刚一看开头,心里就不由惊叹,这篇文章起始两句写得好呀,希望不要虎头蛇尾才是。他刚要往下看去,与他一同巡视的考官突然走过来,说是那边号房有人来报,让他过去一同查看。
这巡视都是两人结伴而行的,若是一人巡视,如果发生舞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