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在青楼当厨子(15)(2 / 4)
汤面做得还有不少瑕疵,面粉的原料虽然好,却和汤底不般配,这味老汤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用的应该不是这种面粉,不加画蛇添足的茱萸,配上本地面粉揉出来的面条,才是这碗老汤面真正的滋味。
从得味楼出来,张小白顺带又去了一趟楚楚巷,白日的花街没有晚上那么热闹,客人却也不少,沈言薇在楼上教新来的姑娘弹琴,曹玉娥在灶房里做糕点,一碗热腾腾的甜糕蒸出来,咬一口带着蛋奶香气的内馅几乎就要流出来,滋味正好。
清明前后,有新茶收晾,定北侯府也开始了启程前的准备,这次孟廉是不跟去的,侯夫人犯了哮喘也要留在上京,去边关的人只剩下孟觉和张小白祖孙两个,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都不少。
边关苦寒,一去就是一两年,冬夏的衣服都要齐备,像张小白这样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可以不用带那么多,好料子多带一些,到时候量着身再裁,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来做,孟觉镇守的北伏城有不少军属定居,家家户户都会做点针线。
带的最多的是茶叶,边城的地大多是荒的,朝廷也不给过度开荒,怕蛮夷打过来的时候来不及抢收,地皮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是种粮为主,粮食打下来再制成干粮,也就是干面饼,长期这么吃下去人是受不了的,所以大楚南边的茶叶在边城是最畅销的硬通货,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些,孟觉喝惯中等的茶叶,这玩意可不能到边城现买,贵得要杀人。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答应给其他将军带的零碎物件,最贵的是一套头面,宁城守备将军的女儿今年要出嫁,因为嫁得有些委屈,将军夫人就把攒了多年的私房拿出来托孟觉给带上一套上京的红宝首饰。
孟觉说起时有些唏嘘,宁城和北伏城相距不远,两城守望相助多年,周将军不是不疼女儿,要嫁的那家早年没了当家人,孤儿寡母地拉扯大,但那家的当家人原先是周将军的同伍,于公为国战死在沙场,于私多次救过周将军的命。
武将的女儿难嫁,武职低一些七品的小官都不肯娶,兵权在手的,皇室选秀了解一下,武将家的小姐长得好看那是话本子里,竞争不过文官闺秀,都是给皇子做侧,给皇帝做妃,侯门一入还深似海,宫门一关爹娘白养,所以大多数武将都是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定好姻亲,军中内部解决婚事。
孟觉这样的将军回边关当然不能自己带几个护卫跟县官上任似的去,而是顺路跟着押运军需的车队一起走,军队里的军需一般都是甲胄兵器,粮草是临边的几个郡共同解决,甲兵可不能让边关自己解决,这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