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在青楼当厨子(10)(2 / 4)
不能理解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不肯学习的孩子,关键不肯习武,学文也没好到哪里去啊,快十岁了论语都不能默写完,他一个武将还能默写四书五经呢。
土生土长的孟觉自然不能理解繁体毛笔字对现代人是多么大的摧残,让孟廉背点东西是很快的,要写出来真的难,十岁的孩子在孟觉眼里已经是半个大人了,但在孟廉看来她还小呢,换算一下才小学三年级。
现在来了个小白,孟觉只觉得自己这一腔父爱、祖父爱有了宣泄的渠道,小白的母亲虽沦落到那样的地步,但毕竟是翰林之女,把孩子教得很好,一笔字写得极为漂亮,没有一般孩子腕弱的毛病,文墨不算精通,却也够用了,最关键的是,这孩子练武的时候从来不叫苦,也从没有质疑过为什么要练武。
孟觉是个通透人,自从老定北侯战死,差点丢了半壁江山起,他就知道边关的防线是决不能破的,大楚承平已久,那些丰饶的土地上生活着的是从未见过血的羔羊,坚固的城池养肥了厢军,但这些军队同样没有见过血,更没有见过蛮夷的铁骑,所以敌军一到,这些军队就像是脆弱的瓷器一碰就碎,根本派不上用场。
边关苦寒,大部分将领甚至不识字,也不读兵书,他教养子弟读书习武就是为了给边军培养出合格的帅才,倘若定北侯孟家的旗帜倒了,剩下那些徒有功劳的边关将领,又有几个人能扛起那么重的担子?
这番苦心孟廉不懂,这个孩子只会抱怨,抱怨他已经死了两个儿子还要把唯一的儿子往战场上推,抱怨他明明有官有爵却不肯留在上京享福,抱怨他一个侯府世子只能和一群粗人住在军帐里,这是个和孟家人格格不入的孩子,孟觉以前想着孩子还小可以教,但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把这个孩子的思维扭转过来,也就渐渐地失望了。
张小白并不知道孟觉这么沉默寡言的人心里也有那么多想法,他自己就是个不多话的人,五百万年的孤僻让他很会放空自己的大脑,一般他不说话的时候,就代表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想,他以为别人都是这样。
张小白练武相当下功夫,他天生就是个不会偷懒的人,孟觉布置多少任务就完成多少,丝毫不打折扣,他本身也有自己打下来的基础,很快孟觉就让人按照十岁孩子的体型替他量身打造了一副刀兵,开始教他真正的战场打法。
为将帅者身先士卒,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居于后方调兵谴将,但到了要上战场的时候决不能含糊,将帅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能带动军心的,所以孟觉对武艺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