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拂袖(3 / 4)
了,“不是跟你说我一拍手你就进去么?”
“俺饿了,”杨打渔赔笑,“刚朝店家讨了一块饼,就鱼干啃……”
无组织无纪律,我翻白眼:“那还不快吃?”
好不容易等他吃完,我带他进去见包大人。
“他就是杨九?”包大人看看他又看看我。
“非也。”我文绉绉,“他是杨九的侄子杨打渔,以打渔为生,目不识丁。他有个叔叔叫杨九,现年七十一,虽然生在渔村,但是颇通文墨,是渔村里的私塾先生。”
“原来如此,”包大人捋了捋胡须,“那这个杨九现在哪里?”
真是废话,当然是走丢了。
杨打渔悲从中来:“这位老爷,俺九叔走丢了好几天了,那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啊,俺十里八村都找遍了找不着,刚这位姑娘说老爷你知道俺九叔去哪了,还请老爷给个明话儿。”
包大人一点惊讶的神情都没有,接的非常自如:“关于你九叔的去向,现下还不方便跟你明言。这样吧,你先下去吃点东西,张龙。”
张龙会意:“杨大哥,你还没吃饭吧。”
“吃了,”杨打渔不解风情,“角饼就鱼干,香的很。”
“这哪能饱呢,”张龙很热情,“我让小二哥炒两个小菜,上一壶酒,杨大哥吃饱了再说。”
连推带搡,把杨打渔带下去了,临走还顺便把门掩上了。
候着两人走远,包大人看向我:“沙姑娘,你怎么就这么肯定这杨打渔的九叔就是我们要找的杨九?只凭他已经走丢好几天了?”
“当然不是,”我故弄玄虚,“我是经过跟杨打渔一番沟通,才推论得出的。包大人,你知道杨打渔的九叔平日里最好什么呢?”
“大人要是知道才怪了。”公孙先生愤愤,看来还在为方才的小个子事件生气。
我不同他计较:“这个杨九,生在渔村,自小就爱放河灯,开始他喜欢在河灯上写些祈福的话,后来发现河灯跑不了多远就会被激流打翻,于是……”
“于是他就把这些话写好了塞在坛子里?”一直沉默的展昭忽然发声。
真是太心有灵犀了,我冲着展昭温柔一笑,笑的他仿佛挨了温柔一刀:“这杨九还给这种坛子起了个名字,叫漂流坛。从那之后,他就经常在河边放出这样的坛子,有时会在里面封上信笺,信上注明自己的住处,表达想与人交友的愿望。据说有一年,还有个异地捡到坛子的客商前来拜访杨九,真可谓千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