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番外三 楚楼莺歌(1 / 3)
浮云随风散,明月照人来。
来者何人?
一曰:富贵公子、风雅文人、达官显贵。
一曰:他。
他牵着马,依旧是高大挺拔浓眉点染的模样,一身锦衣富贵付与风霜,更成熟,却也更洒脱。周围是诗意江南的烛光月影,可他却无暇他顾,思及等下要见到之人,嘴角便泛起笑意,就连眼角都勾勒出细纹。
他前年过了而立,却还在路途上来回奔波,从未成家。
而当下,他在一处朱门前停下,抬头看了看那匾——梨香院。
江南多名伶,今日梨香院登台亮相的,却不是耳熟能详的那几位。但是常来梨香院听曲的行家会告诉你,这两位虽不常登台,登台全凭兴致,可唱的小曲儿,那是一绝。
可惜的是无人知晓他们的名字,只道一个眉清目秀书生打扮,一个倒是长得清俊。
俏丽的婢女点上红烛,好戏,就要开场。
远道而来的他没坐上好位置,便只得在柱子旁站着,也不顾旁人目光,翘首以待。
不多一会儿,大珠小珠落了玉盘,伴着轻快的鼓点,两人从后台出来,遥遥对台下的看客们鞠躬行礼。
一抬眼,可不是面生,可不是清丽脱俗?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左边那位眸光扫过台下时,在柱子边停留了些许。
谁又在意呢?听曲罢,莫要辜负了良辰美景。
衣香鬓影,红烛泪滴,谁又忆起,一曲《郎骑竹马来》。
一把琵琶,一把三弦,看烛火点亮老旧朱漆,斑驳了谁的鬓角。
他听着听着,思绪也跟着回到了很多年前的年少时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昔日如昨,那些酸涩的、美好的回忆,仿佛还近在眼前。
如此想着,连日来的奔波劳累,便都无足轻重。只要看着那张清丽脸庞,心中便盈满了连岁月都无法蹉跎的爱意,他低眉浅唱,他素手轻弹,一颦一笑,都是世间至美。
他不由自主地和着那婉转的语调,轻轻哼唱。
待一曲唱罢,两人鞠躬退入后台。其中那书生打扮的朝另一个眨了眨眼,打趣着:“你的那位又来了,这么多年他都没放弃,你打算吊着他到什么时候?”
对方抱着琵琶云淡风轻:“他自己要来,我可管不了。”
“是是是,你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我多嘴了。”书生拍拍他的肩,“不过可别白白耗费着良辰美景啊,莺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