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4)
公主执着,先生自然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非但拒绝,卫秀还无情道:“看来殿下并无要事商榷,天已晚,我外出一日,倍感疲乏,殿下请回。”
半点没有动容之态,濮阳秉着来日方长的念头,道:“那就不打搅先生安置,我明日再来。”
卫秀一言不发。
濮阳看着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道,先生如此别扭,再这样下去,是嫁是娶,真是说不清了。
她站起身来,卫秀似是恼了,连相送都不曾,只当看不到。濮阳并未介意,施施然出门去。
她一走,卫秀便靠到椅背上,疲惫地捏了捏两眼间的鼻梁。
公主感情用事,她是否选错了人?可现如今想再另觅他主,显然已是不可能的了。
卫秀进退维谷,只觉心烦。
被她认定为感情用事的濮阳回去后,并未立即安置,而是拿出了她所写的那篇论来,再度研读。
此论名《徙戎》,从这名字,便可看出,是为迁徙羌戎所做。
濮阳坐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这篇《徙戎论》来得正是时候,羌戎已引起朝廷警惕仇视,此论一旦面世,必然振聋发聩。
濮阳作为代呈之人,自然不能对上面所书一无所知,看了两遍,便背了下来。濮阳又深入挖掘深意,这一挖掘,她便发现,先生对西北地势了解甚深,对当地民风,她也论之有据。
又读了几遍,濮阳提笔,对其中几处用词稍坐修改。
先生毕竟未入朝,不知陛下喜好,陛下喜欢大气磅礴之文,却厌恶故张声势之作,以及君王,毕竟不喜过于霸气外泄之人。濮阳稍稍改了改,原意不变,读来仍旧发人深省,与人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之激,但与原作相比,皇帝明显喜欢看到修改后的。
论对皇帝喜好把握,他身边侍奉近二十年的窦回,也未必比得上濮阳。
隔日濮阳将修改过的文稿送去卫秀处,卫秀通读后,微微一笑,确实,公主改过,使得作此论者由身在山林、心系天下的高士,变作一位老臣谋国的忠贞之士。
其中变化,前者许能令皇帝有好感,但后者无疑能更得皇帝喜爱与器重。
这与她没什么坏处,卫秀欣然誊抄了一遍,交还公主。
如此便算是认同了,濮阳揣着文稿,就等时机一到,便入宫呈上陛下案头。
过完年后,羌戎声势又壮大数倍,叛乱人数,已达七八万之多。
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