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6)
一件不少。
皇帝自登基以来,便是勤政爱民,每日看奏疏都到深夜,从未有懈怠的时候,可是今日,他刚一翻开最顶上的那份奏疏,连看都不曾看一眼,便拧眉道:“窦回,你来念给朕听。”
此言一出,他身后侍立的大宦官便上前一步,双手恭敬结果奏疏,念了起来。
皇帝靠在隐囊上,闭着眼听,他欲静心,专注政事,可神思却怎么都静不下来,一合眼就想着七娘眼下究竟如何了,是否安好,流落于何处。
跟去的护卫都死了,七娘一名娇弱的女子如何抵得过凶恶的刺客,他万念俱灰,恨极了这背后的指使之人,可随着一日日过去,尸身仍未找到,皇帝又不免生出希望来,只盼公主是躲在某处,还安然无恙。
一道奏疏念罢,皇帝只隐隐听了个大概,他皱起眉,神色阴沉得很。
窦回是皇帝最为倚仗的宦官,最能揣摩皇帝心意,见此,便轻手轻脚地将手中的奏疏合上,恭敬道:“大家可是累了?不妨歇一歇再来处置。”
“嗯。”皇帝扶着內侍坐起来,问,“可有七娘的消息传来?”
窦回面上闪过一丝为难,他放柔了声音,十分委婉道:“刑部与大理寺的大人们还在尽心追查,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来。”
这就是毫无进展了?皇帝心头一梗,不知怎么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正要令人去召那两位主理此事的大臣来,再敲打几句,殿外有一宦官,匆忙地奔入殿内,扑在地上道:“陛下,有公主的消息了!”
皇帝腾地一下站起来,扶着窦回的手猛然握紧:“快召!”
这几日的京城阴云重重,濮阳公主遇刺,下落不明,皇帝又急又怒,寝食难安。
奉命找寻公主下落与奉诏查此案的大臣日日受责,朝中百官,近几日都夹紧了尾巴做人,唯恐有一丝不好,使得皇帝满腔无处发泄的怒火烧到自己头上。
而这众多惴惴不安的人之中,最为如坐针毡的当属赵王与晋王。
濮阳是在赵王宴饮之后回程路上丢的,那一路上,血迹斑斑,刺客与公主护卫的尸首躺了一地,刺客所用兵器有赵王府的印记。赵王听说,慌忙入宫自辩,皇帝一心系着濮阳安危,连见都不愿见他,将他禁闭在府中,令禁军看守,只等找到濮阳,再行处置。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晋王,此事一日未结,他便一日不得安宁。
此事被皇帝交与刑部与大理寺同理,并调派五城兵马司与金吾卫从旁协助,不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