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4 / 5)
又缓和下来,抬手接过奏疏,往边上一递,赵九康极有眼色的上前接了过去。
“你先回去吧,来日,我再与你对弈。”皇帝温声道。
夏侯沛没有笑,拱手道了句“儿告退”,便退下了。
不久,三位重臣应召而来。
皇帝并未再提及太子,他本就不认为此事是太子指使,太子做不出这种事,然而,经这一事,太子又在皇帝心中淡淡地添了一笔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御下无方。
交节之事本身并不难解决。鉴于事关重大,皇帝发了羽林,去将交节郡守押解进京问罪,交节诸事交予郡丞与郡尉暂理,另一面又遣使往齐昌军中,暗中查一查,军士体魄是否受损。
然而,此事又不仅只此而已。
皇帝能想到交节郡守曾为东宫旧人,旁人自然也行。还没有人这般不开眼的将此事责任往太子身上搬,御史大夫苏充极为忧国忧民,一脸尽忠职守的忠臣之相:“交节郡守,东宫旧臣,竟如此无臣节无操守,东宫,国之储二,岂容有失?臣为东宫计,请试东宫僚属,勿使太子为小人环绕。”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理寺卿断然反对:“东宫之臣,岂能说试就试?置太子于何地?”
能试出什么来?品德是能试出来的吗?只有出张考卷来考校才华,东宫之臣,只消不是混,哪一个没有学富五车?此事若实践,只会使太子颜面扫地,威信全无!
太子坐在座上,亦是面露急色。
高宣成出列道:“苏大夫此言不妥。”
接下去,有人纷纷赞同。亦有人搬出种种理由来,说明要考验东宫的大臣。
太子掌心沁出冷汗,他坐不住了,转头望向皇帝,道:“圣人,儿之僚属,皆是才学之辈,品行亦端方,君子立于世,无愧天地,岂能容人以卑劣之心揣测?未免欺人太甚!”
皇帝淡淡瞥了他一眼,不语。
苏充再道:“今日是东宫臣,明日便将为国之柱石,若无才德,臣等怎能放心?只是试一试,有才德者正好证之,无能之辈,便可斥离。臣一片忠贞之心,为太子着想,不知太子为何说臣是=欺人!”
皇帝眯了下眼,高宣成见此,暗道不好。
东宫的大臣,自然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登基后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国之柱石,可如今,皇帝健在,说这样的话太过不敬,那是皇帝驾崩后才会出现的场景,谁愿意听人描绘自己死后才有的局面?
果然,皇帝悠悠道:“就依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