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2 / 6)
,定是欢喜的。”
暮笙含蓄地笑了笑,暂与孟幼舒说起旁的来。皇帝登基之初,令孟幼舒主持修书,那书两年前修出来了,她看过,十分的细致全面。后来孟脩祎见暮笙也在写,干脆便令孟幼舒继续修书,修一部网罗诸子百家的全书,将暮笙所著医书也囊获其中,以供后人观瞻。
这是好事,孟幼舒高高兴兴地接了,这几年都在翰林院,带着一帮精挑细选出来的翰林,搜罗当世各种书籍,修编成一套全书。
若非休沐,暮笙未必能在这府上见到她。
不多时,孟幼琳就来了。
她已退去少女的青涩,宛转蛾眉、齿白唇红,出落得风姿绰约、亭亭玉立。果如孟幼舒所言,她看来很高兴,带着明朗的笑意,扶着婢女的手,礼仪周全地给暮笙福了福身。暮笙道了免礼,又令她坐下。
孟幼舒起身扶她在自己身旁坐好,方问:“殿下今日突至,所为何事?”
暮笙道:“阿琳的眼睛,有的治了。”
一语激起千层浪。孟幼舒先是一愣,随即大喜,她高兴得语无伦次,一把握住孟幼琳的手,激动不已:“这、这真是太好!”
孟幼琳似是没从这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待孟幼舒握住她手的力道失控捏疼了她,孟幼琳方转过神来,她忙回握住她,手上还有点颤抖,仿佛极是欢喜。
知道她们为这从天而降的喜讯牵动心神,喜不自禁,暮笙体贴地没兜半句圈子,简明地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就是如此,那药让我无意中遇上了,也是天意。只消再配以针灸,阿琳眼睛复明的希望,至少有□□成。你们可要试一试。”
“自然是要的。”孟幼舒立即道,□□成的可能,几乎就是十成的把握,怎能不试?她站起身,走到暮笙跟前行了大礼,“殿下恩惠,舒没齿难忘,不论阿琳此番能不能痊愈,舒都愿为殿下驱使。”
她情绪激荡,连带着声音都有些颤抖。想要让孟幼琳复明的心愿藏了太久,先前所做的努力,所请的名医,已是数不胜数。每一次都满怀希望,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太多太多回的“不能治”,让孟幼舒几乎都绝望了。但是,这些挫折,在希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只要能让阿琳看见,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
受她情绪的感染,暮笙也觉得欢喜,医者父母心,能治好患者的病,便是最大的回报。她笑道:“何须如此?能让阿琳复明,就是最好的了。”
她起身走到孟幼琳的身边,温声道:“让我把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