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1 / 4)
说服宗亲,这事便已成了一半了,大臣再反对,到底是外臣。
暮笙退却,是因不愿皇帝名声受损。
皇帝不肯退,既是从心底想做成这件事,也是不能退。一旦退了,紧接而来的便是议立皇夫,到时,她就会极为被动。
承平一朝的悲剧,绝不能在她身上重演。
皇帝想着自己太过激进,太想快速将这事定下来了,这强势的态度反惹了大臣不悦,如此,正该缓下态度才是。只是,必得着手去办,不可搁置。拖得越久,越助长大臣的气焰。朝堂上,不是臣强主弱,便是君贵臣轻,她哪儿能容得下大臣对她的私事指指点点。
暮笙仍在犹豫,皇帝抬手,落在她的肩上,语气轻快:“不必害怕,我说能成,必是能成的,大臣们不过口上坚决罢了,这事,实不与他们相干。”
隔日早朝后,孟脩祎召汲盎建章宫议事,经暮笙那一犹豫,她已彻底倦了与大臣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将此事拿出来,摆上御案,光明正大的商议。
先召汲盎,再召另外几个丞相,一个一个的来,她决定逐个击破。
之所以从汲盎处着手,是因汲盎虽寸步不让的请她释放逮捕官员,但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册后之事。往常亦如此,汲盎所谏皆国事,从未再她私事上指手画脚,这也是皇帝看重汲盎的原因。
汲盎一到,孟脩祎便请他坐下,而后开诚布公地将事情道来。
汲盎也利落,未曾有丝毫犹豫,拜道:“此陛下家事。”
昨日陛下允他所请后便立即下命释放了羁押官员,并未再寻由拖延,这令汲盎大为欣喜,以为陛下也只是一时心急糊涂了,到底还是圣明天子,故而,再提起立后,汲盎便再无犹豫。此人思想质朴得很,皇帝最要紧的便是治国,只要陛下心怀天下,立后不立后的有关系?
得到他肯定,孟脩祎大喜,但她知道,汲盎不反对,是因性格使然,旁人就没那么容易说服了。
又隔一日,孟脩祎再召一相。这一位老大人姓顾,出身河内顾氏,老人家出身高贵,品性亦高洁,很得人称道。只是年纪大了,难免固执,又出身世家,便难免有些死板。皇帝一开口,便立即道:“此事荒唐,臣万不敢答应。”
皇帝真心诚意地说道:“公何以不应。”
“古来未有。”
“古来未有,自吾而始。”
顾行之抬了抬眼,道:“陛下,莫使天下人议论。”
“但凡新事物,总难免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