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5 / 5)
祎这些日子过得颇为顺心,朝中与她唱反调的大臣少了不少,然而,她仍不开怀。
也不知诏书送到不曾。孟脩祎有些担忧地想着,她是真心想要给暮笙一些东西,给她她想要的,思索许久,只记得那日,她说得那句“追悔莫及”,既然她为当年未曾接受她许她的鸾台上卿追悔莫及,那么现在她补给她,应该可以让她欣然而笑吧?
暮笙接到诏书很是受了一惊。
眼下已是延平六年的春日,崔云姬他们都已启程回京了,暮笙则在重新回归平静的临安郡做她的郡守。
春临大地,万物复苏。这些日子又清闲,暮笙又重新开始编她的医书,因崔云姬那事,她很是考虑了一番要不要对各种春、药也细致描述一番,最后终是鉴于此物太过冷门而放弃。
往日,她供职于太医署,自有万千药材随她取用,现在,她不得不自己去药店看,有一回,在路边无意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药草,她便开始一有空闲便往深山老林里钻,寻找各自天然的草药,将它们的药性,形状,性情皆汇成书。
诏书来时,她还有些担心陛下会召她回京,她在临安只一年,不满一任,此时走了,她的许多政策都还没施行下去,少不得便是半途而废,但听到诏书中令她领一品衔,兼任郡守,仍留在任上时,她又有一些失落,陛下大约仍不想见她。
失落归失落,如孟脩祎所言,暮笙是个极为隐忍的人,她没让她回京,她便安安生生地在临安,继续自得其乐。
起先,她也好好的做她的郡守,编她的医书,尝她的百草,直到某日,她在乡间遇见有一老妪倒在路边。老妪脸色铁青,呼吸急促,情况万分危急,她忙令仆役取水来,自己上前诊脉,经过一番救治,救了在生死边缘的老妪一命。
从此,薄府君擅救命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一开始,百姓还有些迟疑畏惧,待到见到府君平易近人,便渐渐地大胆,有了疑难杂症,也会请府君救治,暮笙倒是无所谓,她有那一身本领,若是埋没了反倒可惜,对上门求医的百姓,也会善加接待。
如此过了两年,暮笙平和仁厚的名声便传至各地,整个大晋,怕是再找不出一个比她官声更好的官员了。
延平八年,又是一年草长莺飞的春日,这年是五年一回的郡守述职,薄府君终于踏上回京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