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4 / 4)
安,孟幼舒便领着诸官商议救灾事宜,一面分派任务,一面统计受灾人数。诸郡守皆听令行事,不敢有一丝异议。
半日后,令郡丞分一部分粮食往郡治所在,郡守则留下再行商议。
隔日,崔云姬到临安。
孟幼舒忙着救灾,便在夜间与她碰了次面,先问了崔家如何,可曾受损,接着便说起此次堤坝损毁之事。
崔云姬在江南多时,亲眼目睹率水决堤,心中早有论断,见来的是淮安君,便说了出来:“这事实在巧的很,灾情一现,下官便觉不对,立即找了靠近率水的百姓来问,据百姓陈述,当夜,曾听数声惊天巨响。”
孟幼舒神色一凛——堤坝是被炸毁的!
崔云姬看了看孟幼舒脸色,继续道:“下官本想往堤坝处查看,奈何接下去多日,雨水不断,靠近不得——纵使能靠近,恐怕证据也都叫大水冲干净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孟幼舒道:“炸毁堤坝的火药不是寻常人弄得到的,也非一人之力可行,这事必有多人参与。”
崔云姬赞同地点了点头,面上的阴沉却无半点消散:“能弄到火药,军中多半有人参与。”
还有地方官员,定也有参与。两浙官场,要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此事,棘手的很。孟幼舒在京时任尚书令,并未涉及军事,她想了想,问道:“两浙总兵戚衮为人如何?”
崔云姬顿时眼睛一亮,道:“是个正派的君子,曾与家君有一面之缘。”
孟幼舒终于显出些许笑意,道:“还望尊君能做个中人,本君欲与戚总兵一见。”
得到总兵的帮助,要在军营中调查缺失的火药便容易的多,事情发生不久,定能有眉目。从火药的来源入手,是最为便捷的途径。事不宜迟,崔云姬立即答应,连夜赶回家去。
孟幼舒送崔云姬到正门,看着她的马车没入黑夜之中,便回身走回房中,拿出早前便备下的江南诸官的履历师门家世看了起来。
能做这事的人,必是裴伯安心腹,且必是心思缜密之人。待到天亮,孟幼舒已圈出三十余人,其中包含临安郡郡守崔浩。
江南官场,即将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当孟幼舒一面忙于救灾,一面暗中调查之时,作为重灾区的海宁县已稳定下来,县令海定将诸事托付县丞、主簿,背上简陋的行囊,走小路径直往京师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