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四十三(1 / 4)
柏冉送了襄城回宫,自开了私库翻找,翻了半日,果真让她寻见了样好东西来。其时,真正的贵重物件并不是光它做工用材就能体现的,更要看它的底蕴。同样一只碗,康熙年间某富商用过的,与乾隆皇帝御用的就大不相同。
柏冉找到的是一管翠玉箫,其玉材通体翠绿温润,纹理如画,音色清脆,这些都非紧要,最为扎眼的是,这管玉箫是百年前开国之初的国子监祭酒顾熙藩之物,不知怎么就在了他的私库里。柏冉的东西实在多,有长者赐的,亲朋赠的,皇帝赏的,她自己又常拿出去送人,进进出出的,自己都弄不清,所幸有账目可查,不致于真的混乱。
顾熙藩虽姓顾,却与顾太后的那个顾没任何关系,他也是世家子,不过只是一郡之望,远不及京兆顾氏显赫,而顾子见,便是那顾熙藩之孙。
以其祖之物相赠,意义深重,很是妥贴。柏冉见礼物有了着落,便松了口气,回过神来,她怎么觉得她对皇帝就跟养儿子似的,从前教他读书读史也就罢了,还时不时能遇上一些囧事。比如,这货前两日掉了颗牙,还把这做小男生成长的秘密说与她听,她真的一点都不想听好么,却还得做出慈爱长者的模样开导他,每个人都是要换牙的,人长大,牙也要长大,大到一定时候就要换新的。
真是身心具惫,眼下好容易物色了个好先生,她也好功成身退了,却还要费心去将人请了来。延西席,聘名师,柏原对她,都没这般尽心的。
果真是能者多劳。
柏冉叹了口气,令人将玉箫装起来,明日放到顾太后备下的厚礼中一道带去。
顾子见在京郊隐居,这京郊离得有些远,再且没有下午拜访的道理,柏冉预备当日去,在山脚驿站歇一夜,翌日再上山。
此番襄城也同来,柏冉是代朝廷来的,她代表的是皇室,给足了顾子见颜面。
翌日一早,天还没亮,柏冉便与襄城徒步上山,二人所带仪仗甲士俱留在山脚,只各自带了贴身的仆从。
到了顾子见的草庐外,二人先递上名刺,顾子见那时还没起身,据童子说顾先生昨夜梦醒,携酒上舟游荡到天亮方回。
二人便老老实实在柴扉外等着,直到近午,屋中才来人请她们进去。
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最好便是将话说明白,无须拐弯抹角,柏冉开门见山,把原本不愿意的顾子见一点点游说到勉强答应。
顾子见答应出山,但有个要求,要他弟子亲自来请。
柏冉望向襄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