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十二(1 / 4)
事情却不复杂。
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不多时就能传到顾皇后那里。顾皇后也不愿多掺和国事,奈何皇帝一碰上关于赵王的事就不靠谱,此次听闻赵王来使借粮,顾皇后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儿。
也多亏了她多留了个心眼,派去的内宦过来,在她耳旁悄悄地把皇帝的反应一说。顾皇后瞠目结舌,一股怒气翻涌而上,几难自抑。
哪个做了皇后,听闻皇帝时不时的偏着一个精明强势的藩王都得生气。那内宦明知顾皇后出身世家,幼承庭训,并非暴躁迁怒之人,仍是吓得缩了脑袋,生怕做了池鱼。
恰好襄城与东宫都在皇后宫里玩耍。襄城在一旁教太子识字,见顾皇后脸色,便知皇帝定是又抽风了。她递了个眼色过去,示意那内宦退下,内宦求之不得,连忙施了一礼,退将出去。
一时满殿寂静,太子正拼命记襄城教他识字的妙法,觉得甚是好用,突然没声儿了,抬头,拉了拉襄城的衣袖:“阿姐。”他也知道看脸色行事,见此时母亲与姐姐皆不是方才高兴的模样,不由担心。
襄城垂首柔声道:“出来久了,阿姐先送你回去。”
太子点点头,乖巧的要命:“好,我下回在跟阿姐学认字儿。”
襄城微笑,抚着弟弟的背,感觉到掌下小小的身躯软软的,她心中一阵不舍。
送了太子回东宫,就有顾皇后身边的亲信来接襄城过去。近年来,顾皇后有事也与襄城商量。
皇帝是不会听她的,顾皇后知道,并非皇帝不明白她说的有理,而是他本身不愿有人说赵王不好,即使他自己心中也明白赵王用心并不单纯。襄城也渐渐看出一点来,对于父皇这纠结奇怪的心思实在是难以理解。
顾皇后并没瞒着她,道:“陛下打算借粮了。”
襄城皱了皱眉:“只怕遗祸无穷。”
“谢回据理力争他不听,夏禹直言而辩他捂耳,恨不得将国库都给赵王送去才好。”顾皇后满心恨恨,她有此夫,大娘与大郎有此父,竟不如没有的好。
襄城默然,见顾皇后满面失望与疲惫,沉下心想了一想,道:“这事,阿娘去驳,阿爹少不得要怨你容不下赵王叔,不如儿去说。”
顾皇后一把拉住她:“怨我何妨?我却忍心我儿为父所厌?设法从别处计较罢。”忠心臣子的话皇帝都听不进,顾皇后已在打算此事从别处下手搅黄了,例如等他们押粮走的时候遇上没饭吃的山匪很凶狠什么的……并不高明,但无论如何她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