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2 / 4)
黄毛绿眼的蛮夷为所欲为了?”
胤礽转眼看他:“何来为所欲为?”
“传邪论、敛横财,浙江巡抚的奏折里写得明明白白!”大阿哥从袖袋中取出一本奏本呈上。
康熙接过扫了两眼,道:“确有其事。”
大阿哥双眉舒展,道:“这般不老实,当遣出国门才是!”
胤礽却不理会,再奏道:“此传教士敛横财,那便换一个,此传教士传邪论,那便换个听话的,已逝的汤若望、南怀仁,如今的徐日升、白晋、张诚等人如何?他们皆是忠于大清的。”皇帝之所以禁止百姓非议朝政,不过是怕君权受动荡,如今要禁止传教士传教亦是如此。
康熙颇感兴趣,道:“皇太子详细奏来。”
大阿哥顿时大恨,在心中大骂老二狡猾。胤礽道:“吾学古人言,为明智省身,古人言诚睿达,却也有荒诞的,不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尔。而今蛮夷一事亦如此。军器、几何、天文,都是好的。”换言之,皇上不欲百姓知晓的,不令传教士说便好了。如此行事虽有偏狭,但总比完全禁止的好。
康熙笑:“正是。”
“且,儿臣想,先前‘三藩之乱’,南怀仁所造红衣大炮、神威将军炮,立功甚伟。之后,攻克台湾时,以郑氏狡诈奸猾,颇费周折,若是红衣大炮能射得再远些,再准些,用于海战,岂不是可壮大大清?”
康熙面容渐敛,默然思索,片刻,他沉声道:“不可,炮火成灾到底伤天和,且如今国泰民安,不可大举军备。”
胤礽拱手长揖:“居安思危尔。历朝历代的败亡皆因贪图安乐。”
康熙似有触动,却依旧摇首,只是未说反对之语。大阿哥轻哼一声,似也觉得胤礽之言有理,三阿哥默然无声,四阿哥面容沉毅淡漠。
康熙想了一阵,摆摆手道:“弛禁一事还需朝上再议。”
四人应是,告退。
对西方先进知识的吸收十分必要,但需循序渐进,胤礽并不急,这事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哪怕来日他登基为帝,他儿子也做了皇帝,他孙子也是皇帝,且他们都致力于这事,也未必可行。五千年的封建思想在百姓脑海中根深蒂固。胤礽不认为他能强大到像奥特曼一样,说拯救世界就拯救世界。他是想略尽绵薄之力,能改变多少是多少,不能变的,那也只是文明进化的必要代价。
从忙碌中暂脱身出来,胤礽把其他事都放到一旁,想着如何与溪则说其实,他也是从数百年后穿过来的,而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