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4)
王到宴洗尘。”洵晏瞧着他虽然恭谨,却仍执守臣下之礼,不卑不亢,是个不忘文人骨气的人,暗处细致的观察,面上却依旧是带着邪肆的笑意,一个挺身翻马下来,身后的亲卫见此,皆都下马,动作一致的落地。
“本王到此,不过是想瞧瞧宋城的风土人情,杨郡守何必如此客气。”说罢,望了望周边的官吏,人人官服加身,低眉垂首于杨然身后,不敢有半点失礼僭越。杨然拱手:“王爷千金之躯,即便只是顺道瞧瞧,对宋城百姓而言,都是莫上光荣。”“呵,杨郡守真是好操守,即便是迎接本王,也不忘心系百姓。”洵晏手执马鞭,随手晃着圈儿,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见他一身官服鲜红簇新,乌纱帽正正的戴与顶上,又道:“杨郡守如此爱民如子,真是宋城百姓的福气。”
杨然屈膝跪地,手心置于地上,垂首惶恐道:“王爷过奖,臣愧不敢当。”洵晏瞄了他一眼,随手将马鞭丢到身后,小德子忙上前接住拿在手里。
宋城城门大开,门洞两侧有两排身着盔甲的士兵持长枪站立,城墙还是前几年新加固的,看起来分外新一点,灰砖之中只有边角少数的青苔,走过城门就是熙攘往来的闹街,洵晏兴致勃然的瞧着,杨然低首跟在身后,对她介绍着此地的风土人情。
宋城乃是富庶之地,街道用长条青石地砖铺就,平坦整洁,可供四辆马车并驾而过,两旁店铺林立,买家卖家喧声要价,颇为热闹,过路百姓每行数里便有身着绫罗绸缎之人,也不乏大麻粗布的乡野小民。
百姓们多是认得郡守大人的,又见郡守恭恭敬敬的站在一名白色泼墨长袍的年轻人身后,料想这人必定是大有来头,也不多言见礼,低了头匆匆而过。洵晏甚是奇怪,寻常到了一处州府郡治所在,百姓虽不致热情相迎,也绝非如今所见的漠然不见,倒像是有什么忌讳之物,不敢多加停留。杨然恍若不知,只一味拿了城中景物历史民俗讲与她听,洵晏见此,也装作不觉。
一路说着便到了城中最大的酒楼琼锦楼。高楼耸立气派,正门大开,小二和掌柜候在门口多时,见他们一行人来了,忙上前道:“小人久候于此,大人可来了。中堂已按大人的吩咐备下。”掌柜见多了往来客商,也不乏达官贵人,自是细致周全。整座酒楼中不见其他食客,竟是被包了下来。楼中布局雅致,四角摆有松竹盆栽,堂中座位用屏风巧妙隔开,屏风上多有诗画题词,更添典雅。洵晏转头对杨然笑道:“此处甚合本王心意。杨郡守真是费心了。”
“这酒楼能入王爷的眼是它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