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5 / 5)
帐帘。
铜钩微微晃动,摇曳的烛影中,他俯身把她揽进怀里。
这么好的娘子,得抱着睡才能安心。
隔着一层碍事的被褥也要抱。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裴英娘就醒了。
翻身一看,床榻旁边空落落的,李旦已经起身出去了。他的锦被盖在她脚上,压着她的被褥,防止她睡着时迷迷糊糊踢被子。
窗前的杏花落了一地,忍冬拿着小笤帚小心翼翼扫走花瓣,听见层层锦帐里头有动静,出去催热水。
不一会儿半夏端着铜盆、澡豆、牙粉进来,服侍裴英娘晨起。
她漱口洗脸,坐在梳洗床里等着琼娘为她梳髻。
琼娘捧着花钗、凤首步摇簪子,让她挑选。
她打了个哈欠,“梳个牡丹髻好了。”
牡丹髻是她让琼娘比照着时下的男式发髻和女式发髻发明的新式样,头发全部拢起,盘至头顶,以彩绦缠缚,发髻形状像暮春时盛开的牡丹花。
牡丹髻简练整洁,高贵典雅,不必簪环装饰,只需要在发髻上戴几朵珠花,簪一朵新鲜花卉就行。
琼娘笑眯眯道:“今天娘子要进宫拜见二圣,还是穿翟衣,戴花钗罢。”
裴英娘怔愣片刻,不是说好三天后进宫么?
刚好李旦掀帘走进东间,高大的身影落进铜镜里,她叫住他,看着镜子,“郎君,今天要进宫?”
当着一屋子婢女的面,隔了半间屋子,不好意思大声叫他阿兄。
一声郎君喊出口,房里霎时静了一静,屋外的鸟鸣声也变得渺远。
李旦抬脚走到梳洗床前。
裴英娘没回头,两人的视线在铜镜里相接。
他掀唇微笑,藏在宽袍大袖里的手因为无法抑制的快乐而微微蜷起,“不急,用过朝食再出发。”
作者有话要说:
注明一下:开水菘菜的具体做法参考了某本专业菜谱书,没有照搬,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明朝有种流行的高髻叫牡丹头,文里说的牡丹髻有点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