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结局(五)(1 / 15)
荆襄巡抚傅云是个女子!
随着傅云英锒铛入狱的消息,这句话很快传遍京师。
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连频频传回捷报的辽东战事也没人关心了,上至阁老,下到贩夫走卒,家里主事的老爷们,内宅的夫人小娘子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傅云英入狱的事。
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每天自发聚集于大理寺外,为傅云英求情。
花木兰的故事本来就是本朝流传开来的,大部分老百姓没读过什么书,不懂大道理,喜欢听这种传奇故事,现在这传奇就在身边,还是他们熟知的青天老爷傅大人,朝廷怎么能杀了傅大人呢?
爱凑热闹是天性,京师民众也不管傅云英是怎么当上巡抚的,反正他们不能看着傅大人被砍脑袋!
那些曾受过傅云英恩惠的百姓干脆拖家带口赶到京师,堵在各位大臣入宫上朝的必经之路上,为她喊冤。
傅家书坊趁热打铁,出售之前早就写好刊印出来的小说,书中主角没有明写是谁,但大家都猜得到那名女钦差就是当朝傅大人。
书摆出来售卖的第一天,就宣布售罄。
市井百姓,甭管知不知道傅云英,第二天一窝蜂涌到书坊,要求加印,他们要买书!
书坊赶紧加印,印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湖广、广东、浙江,还有荆襄地区,也同时出售这几册描写女钦差惩凶除恶的小说。
这本小说没写完,最后一册正好写到女钦差的身份被发现,朝中恶人趁机加害女钦差的部分。
看完小说后,老百姓们不干了,这么好的女钦差,怎么能杀了呢?
当小说和现实重叠在一起,老百姓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书中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的豪侠。
他们联名上书,要求释放傅云英。
不能杀!
作为在那天宴席上头一个反对傅云英的阁老,姚文达的名声传得很广,现在连三岁小儿都听说他的名字,知道他是那个“欺负傅大人”的老头子。
书中的恶人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看过书的人都非常痛恨那位恶人,姚文达很倒霉,被老百姓当成恶人看待了。
戏班子演杨家将,杨家人被潘家所害,老百姓看得义愤填膺,大骂潘家,然而事实上很多故事都是杜撰的。
老百姓分不清历史和戏说,认为傅云英就是杨家将、花木兰,而姚文达就是潘仁美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