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肚子疼(4 / 5)
疏反对此事”
她最近翻阅了不少治河方面的书,了解越多,越佩服宋素卿的才能,他虽然小节有亏、御下严苛,但具有丰富的治河经验,而且思路大胆、处事果决,放眼朝堂,无出其右者。朝中大臣不认同宋素卿的治河方法,可他们也没提出比宋素卿的治河策略更好的法子。之前治河总理大臣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前几任完全遵循以前的治河旧策,没有一个能很好地治理水患,这说明因循守旧不可取,为什么刘敬他们还是一意孤行 朱瑄冷笑“他们不会反对,朝中大臣多半站在刘敬那一边。”
金兰眉头轻蹙“那会不会影响你和宋素卿现在的工程”
“会有影响不过不碍事,我早料到会这样。”朱瑄搂着金兰,慢慢地道,“关于治河之事,朝中大臣各有主张,说来说去,大同小异,他们根本没有治理黄河的信心和毅力,认为黄河水患永远不可能治理,与其耗费心思治理黄河,不如全力保证漕运的畅通。”
金兰叹口气“古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黄河水患难以治理,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任它决堤,既然以前的法子不能用,那就换个法子,失败了再换一个法子,一代代坚持不懈,总能摸索到好的方法”
纵观历史,人什么时候真正认过输天定胜人,人亦能胜天。朝中大臣乃济世之才,国之名士,肩负与君王共治天下的责任,怎么能轻易放弃治理水患就算宋素卿的法子也失败了,那也能给后人警醒,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朱瑄摸了摸金兰的头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事关利益,文官不会管那么多。”
他在舆图上划出那个圈以后,徐甫就知道刘敬的奏疏一定会得到大部分人的响应。宋素卿治理水患,解救的是沿岸劳苦百姓,却可能淹没世家大族的田地。刘敬开凿新河却能保证许多人的利益。如果宋素卿的法子奏效,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朝廷能够确保当年的税收,但这和文官有什么关系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金兰听得齿冷心寒。
朱瑄幽幽地道“圣上就是认清了这一点,所以和文官赌了一辈子的气”
嘉平帝曾经立志要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当大臣批评他纵容周太后的族人时,他心虚不已,安抚了那个大臣,劝周太后的族人安分守己,还开私库赏赐大臣,以示自己会虚心纳谏的决心。
后来他发现那些上疏弹劾周家的官员私底下包庇他们自己的族人鱼肉乡里、侵占良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