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百零六(7 / 8)
李大伯和李乙已经好几年没和嫡支来往过。
没想到再次听到嫡支的消息时,李家大郎君已然摇身一变,成为接替杨县令的父母官。
李大伯和李乙面面相觑,他们攀亲的时候,可没想过李家嫡支有这么大的能耐。
李绮节皱眉道:“依我看,这次杨县令被抓,可能是他们告发的。”
几年前李家嫡支就在打杨家的主意,还曾想借着李绮节的名头去杨家闹事,被李绮节和孙天佑拦下,之后杨县令对李家嫡支心生警惕,多加打压,逼得李家嫡支不得不迁往长沙府。
消停了几年,他们还是卷土重来了。
李子恒摸摸脑袋,茫然道:“那咱们还要不要和他们走动?”
李大伯和李乙对望一眼,不约而同摇摇头。
李绮节肃然道:“礼还是要送的,但别的就罢了,反正他们从来没把咱们当做正经亲戚。”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论杨家还是李家嫡支,都只能交好,但不能深交。
今天倒下的是杨家,谁晓得李家嫡支又能风光几年呢?
周氏心有余悸道:“还好县里人不晓得咱们家和嫡支那边连过宗,不然该戳官人和二叔的脊梁骨了。”
杨天保和李绮节退亲的事处理得很低调,外人看来,杨、李两家依然是祖辈姻亲,如果别人知道告发杨县令的李大官人和李家很可能是同一个祖宗,肯定要指着李大伯的鼻子骂他冷血无耻。
李大伯觉得自己很无辜:“好好的,谁晓得他们那些读书人在搞什么名堂?”
到底是多年亲戚,而且杨县令还是孙天佑的亲生父亲,李大伯和李乙为杨县令痛心不已。
李绮节安慰心有愧疚的长辈:“杨县令当年身不由己,卷入朝堂争斗当中,迟早会遭人清算,就算没人告发,杨县令也躲不过这一遭。”
杨县令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恶事,但他能够坐稳县令之位,得益于他的几位同窗暗中筹谋,而他的同窗,正是汉王派系中一位吏部尚书的重要僚属,有这层关系在,早从朱高炽登基的第一天开始,杨县令就做好被剥夺官职的准备。
朱高炽仁爱,没有对两个兄弟动手,等年轻气盛的朱瞻基继位,杨县令明白,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了。
朱瞻基不准备放过两位叔父,现在赵王和汉王还在观望,他已经抢先一步,开始清理两位叔父的亲信僚属。
武昌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也牵涉其中,他们对汉王的谋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