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百零六(5 / 8)
心把阿爷留在乡下老宅,不用周桃姑刻意讨好,她也愿意真心爱护和自己同为李姓的胖弟弟。
杨县令的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在他向孙天佑托孤后不久,府城内的丧钟再次响起,朱高炽没来得及把都城迁回他魂牵梦绕的南京城,便猝死于钦安殿内。
朱高炽死得太突然,天下百姓刚刚送走一位帝王,丧期刚过,又迎来另一轮政权更迭。
连早有谋反之心的赵王和汉王都来不及反应,在两位王爷犹豫该趁机起事、好浑水摸鱼,还是掩藏实力、静待时机的当口,皇太子朱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南京赶回北京,收拢皇权,安抚权贵,顺利登基。
迁都的计划被搁置,南方土产货物的价格开始回跌。
端阳过后,一艘旗帜飞扬、威风凛凛的大船停靠在武昌府汉口镇外,船上之人鹅帽锦衣,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正是赫赫有名,掌管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上可抓捕皇亲国戚,下可私审地方官员,让文武百官畏惧至极、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亲至。
驾帖发下,包括知府、典史、经历、司狱、县丞、主簿在内的数十名官吏锒铛入狱。三天后,这艘让武昌府一应大小官差闻风丧胆的楼船没有多做停留,继续顺江而下,沿路抓捕名单上的官员。
直到楼船远去,李家相公入主县衙,锦衣卫那一连串雷厉风行、迅疾如电的缉捕行动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被抓的小吏中,杨县令平时的名声不错,不少人私底下觉得他是冤枉的,但没人敢当众为他喊冤。
事实上,县里人根本不明白官老爷们为什么会被抓,不过既然劳动到锦衣卫亲自来拿人,那牵涉的势力肯定不小。
一向喜欢打听□□、善于逢迎的政客们都噤若寒蝉,试问满朝文武,谁敢明目张胆和锦衣卫对着干?
除非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连身为皇室血亲的楚王都不敢触怒锦衣卫,更别提没有任何依仗的平头老百姓,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所以即使杨县令罪名模糊,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和杨家来往密切的姻亲故交还是果断和他们划清界限。订下的亲事立刻废除,已经成亲的接回外嫁女儿,关系亲近的旁支收拾细软悄悄跑路,丫头仆从坑蒙各房主妇,携款逃走,掌柜、伙计阳奉阴违,趁机偷瞒财物……
偌大一个杨家,顷刻间败了个彻彻底底。
昔日风光热闹、庭院深深的杨府,霎时凄风冷雨,颓唐破败。
孙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