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展望未来·日常二三事(四)(6 / 8)
…
张教授揉了揉眼睛,看着原版“天书”,呆怔半晌。
老总和副总相视叹了口气,道:“传说原来是真的。”
朱教授点头道:“虽然史料大多散佚,但家中确实有口口相传,《大同》为先祖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合力所著。”
张教授回过神,开玩笑道:“你们家所传下来的‘合力所著’,就是洪武皇帝所说的,‘我儿写的就是我写的,我和我儿并称大小朱子’?”
朱教授失笑:“应该是。”
老总道:“洪文帝提供理论支持,洪武帝用于实践,《大同》为二人共同完成,并不算错。我们后世人……唉,现在才知道该感谢谁。”
副总也叹气:“谁知道革命先驱,居然是两个皇帝?怪不得明世祖会疯癫。”
老总点头:“洪文帝在当时就已经被称为神仙下凡,能掐会算。前明这么多年威望积累,恐怕无论民间还是宫廷都已经把其当做真正神仙看待,何况咱们有祖先崇拜的传统。明世祖想要当皇帝,就要违背一个被传为神仙一般的先祖的祖训。年老时诸事不顺,被心病吓疯情有可原。”
张教授道:“好不容易帝位到手了,让他不当皇帝,他肯定不乐意。如果豁达一点,说‘民智未开’,把祖训传下去就罢了,毕竟那时候百姓的呼声确实是怀念大明王朝。没想到他居然会焚书改史。恐怕他当时心里其实是相信老祖宗说的话。可怜明废帝了。”
老总想了想,问道:“朱教授,你说,需不需要给你们家的明废帝改个谥号?这个皇帝挺好的。”
朱教授失笑:“大明早就亡了,说什么谥号?淡化皇帝的存在,才是我老祖宗最想看见的事。对于明废帝而言,他也不在乎‘废帝’的名号,只是痛苦自己没保住祖先的精神文化遗产而已。”
朱教授顿了顿,继续笑道:“但太宗墓重见天日后,废帝的遗憾,应该也会消失吧。”
众人沉默了半晌。
老总露出释然的笑容:“也对。”
……
“明太宗墓葬考古工程前线特约记者报道。”
“明太宗在墓葬中留下了明初大部分资料,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无所不包。明太宗给后世人留言,希望明初的这些经验和教训,能成为后世人创造大同社会的食粮。”
“这些资料中,留下了先人的思考和困惑。他们记录了许多当时因客观条件无法实施的构想,希望后世者能够完成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