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曾记当年·李文忠(1 / 5)
“保儿, 你今天怎么又一个人在这?”李贞一回家,就看见一只躺在竹椅上发呆的儿子。
朱文忠默默从竹椅上爬起来,垂头丧气道:“文正又去逗标儿了。”
李贞无奈:“你也去啊!你舅舅特意把你叫回来, 就是让你好好亲近标儿!”
朱文忠更加垂头丧气:“我去了。文正和阿英把标儿围得严严实实, 我只能在一旁坐冷板凳。”
李贞扶额:“保儿,你就不知道挤进去吗?”
朱文忠双手抱头, 烦恼极了:“我不擅长和人争斗。而且……而且挤进去了,我也不知道做什么。”
李贞放下扶额的手,深深叹了口气:“是我的错, 我教的你不要争斗。”
李贞在元末饥荒之前, 家境不错,才能一直接济朱元璋。
在封建时代能经营一个不错的家境,李贞的智慧和情商显然都相当不错, 甚至读过几本书, 虽写不了字, 但识得一些字。
朱文忠有浓厚的读书兴趣, 也是源自李贞。
虽李贞算不上什么耕读之家, 见识也比普通农人强上一些。
乱世饥荒刚起时, 李贞还变卖家产,宰杀牛羊, 与邻里一起结寨互助, 等候官兵来救。
后来世道越来越乱,村庄被烧毁,家破人亡的李贞与李保儿相依为命,几近饿死, 终于找到了朱元璋。
李贞知道一家人的安危都系在朱元璋身上。他为了儿子,甚至让儿子认朱元璋为义父并改姓, 然后以自己失去了家人和妻子心灰意冷为由,拒绝续娶。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血脉看得特别重。
李贞就剩李保儿这根独苗苗,居然让李保儿改姓,又不肯续娶,连朱元璋送他侍女侍妾都以“我一农夫享受不来”为由不肯要,后续也没打算再留下其他血脉,基本断了自家香火。
李贞救济朱元璋,对朱元璋几乎有救命之恩。
李贞不仅从来不提对朱元璋有恩,只提向朱元璋报恩,还为了儿子李保儿的未来连自己的香火都不要了,可见其对李保儿深厚的爱,以及超高的情商,和暗藏在心底的狠劲。
说实话,就算到了现代,断自己香火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何况古代。
李贞自己小心谨慎,连朱元璋让他在自己麾下当白拿钱不干活的官都不肯,只要了些地自己当农夫。
直到朱标出生,相师相面,朱元璋假装把自己的孩子送走,将朱标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