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永远能相信朱文正(5 / 6)
罚。
朱标在临近大婚的时候,还忙于朝政,并上奏了一条让文武百官惊恐无比的折子。
放过小贪官?这这这……这次皇帝陛下会生气吧?
文武百官小心翼翼飘着皇帝陛下的脸,发现皇帝陛下的脸色很好,一点都没生气。
他们心中了悟。这对父子默契十足,太子殿下拿到朝堂上讨论的律令,恐怕早就和皇帝陛下讨论过了。他们只需要跟着太子殿下一起喊“皇上圣明”“皇上仁慈”就成了。
朱元璋确实刚开始有点生气,后来就被说服了。
如果小偷小摸就要砍头,他当乞丐的时候被砍头无数次了。一用小偷小摸做对比,他就明白了。
于是,朝中开始忙于修正律令。百官们都为了此事对太子感激涕零。
要知道,一文钱都要砍头,他们连逢年过节给朋友送点礼物都不敢了,怕被人诬告。
甚至他们和朋友出门喝个酒,那钱都得你一文我一文算清楚,生怕谁少收了一文,被说是贪污受贿了一文钱。
这样的日子,实在是难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还是太子殿下有人情味,当过地方官,知道他们这些人的苦衷。
太子殿下在大婚之前还忙着为百官讨“福利”,接了更改律令这么大的工作,谁也不会想到,太子殿下会在大婚之后撂挑子逃跑。
连知情人都很疑惑,标儿究竟还跑不跑了?
朱标笑着掸了掸手中的书本,翻开道:“其实我早就拟定好了,接下来只需要百官一条一条讨论,然后执行,我的工作已经做完,随时都可能离开。”
知情人哭笑不得。
标儿这是把兵法用在了偷跑上了?这算瞒天过海还是暗度陈仓?
大概是朱标的形象一直都任劳任怨,几乎没有任性过;也可能是朱标这一手更改律令,让朱元璋和满朝文武百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律令上。从朱元璋到如刘基这种自诩智囊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人发现朱标私下的小动作。
就算他们看到了异样,也以为是朱文正闹的。
燕王朱文正,他做什么大家都不惊讶。哪怕哪天他突然造反了,大家都不惊讶。
当然,如果是太子朱标还在的时候,燕王朱文正造反,恐怕就是和太子联手演什么戏了。
在朱文正那耀眼的光芒下,朱标将出海准备妥当,然后,他迎来了自己的大婚。
“真的在大婚的第二天就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