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4 / 8)
次,说下次再把他气晕就不救了。”
李善长大笑:“刘伯温羡煞标儿!”
朱标翻白眼。
刘伯温先生现在发现自己骂不死人,动不动就要给别人扣满门抄斩的大帽子,比自己背负骂死人之名可怕多了。
朱标担心,后世刘伯温不再成为著名贤臣,而是成为著名佞臣。
王亮果然被修《元史》诱惑到南京去了,朱标松了口气。
朱标在岸边大喊:“别回来啦!”
王亮站在船头挥袖子:“休想!”
同样站在岸上送别好友王亮,正抹着眼泪的赵老先生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朱知省,送别呢,你们严肃点!看看气氛!
“赵老先生,你真不去南京?”朱标送别之后,再次问道,“以赵老先生的学识,修个《元史》绰绰有余。”
赵老先生笑道:“教书不比修史有趣得多。现在不用每日担心王公被你骂死,我更轻松了。”
朱标脸涨得通红:“我没有骂……辩论、辩论算什么骂,何况是王老先生自己来找我辩论!”
赵老先生笑得更大声。其他人也笑出了声。现场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这个时代没有鲁大爷的经典,每个时代都会有鲁大爷经典。
王亮都已经到了南京,与新的同僚们骂成一片时,山东知省还没和豪强士绅的代表商谈完毕。
朱标有点烦了。
他写信询问,才知道山东这群人请出了一个硬茬子,让欧阳衡难以招架。
不过欧阳衡还是顶住了,这群人不松口,他就用拖字诀一直耗着,现在对方终于有和解的迹象。
“山东曲阜啊。”朱标手中来自山东的信件不仅有欧阳衡送来的信,还有常葳送来的信。
常葳在江浙强硬推行井田制之后,就来到了山东。
山东已经推行过一次井田制,但因为倭寇横行和士绅顽固,现在有反复的迹象。
常遇春本来想亲自提刀杀到山东,但常葳以自己离得近,爹继续镇守西北,为甘宁等元朝残存势力较为顽固的地方分田为由,接过了常遇春的任务。
常葳信中所写的内容,也和山东曲阜有关。
这个孔家已经被历代统治者惯坏了,将曲阜当做国中国,完全把推行井田制的事不放在眼里。
哪怕“井田制”这个概念就是他们儒家的核心经济概念。
常葳探查了一番之后,气得想动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