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唯独常葳有的优点(6 / 12)
假的民心,只坐在皇宫里,真是难以分辨啊。
朱元璋不到河水化冻就离开了,只陪着朱标过了一个除夕和初一。
马秀英这次没过来。朱元璋说,现在南京人心惶惶,他不能把家属全都带走。
朱标说他信了。
他送朱元璋离开之后,回到书房,看了一会儿书,没看进去。
今年时间过得真快。
洪武四年春耕刚开始不久,朱文正摆了朱标和李文忠一道,跑去捕鱼儿海了。
朱标先是为朱文正收拾烂摊子,然后出使高丽,屯兵耽罗岛,派人出使倭岛,回来时已经秋收,然后继续收拾烂摊子……
一眨眼,洪武四年就过去了。
现在是洪武五年(1371年),大明建立的第五个年头。
一个新王朝才刚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阶段,官场已经显示出了糜烂。
朝廷中许多官员已经不再把百姓放在心上,而是为自己和家族、家乡的利益斤斤计较。英武开明的皇帝和他智慧的心腹们陷入官场泥潭,开始怀疑自身那一套规则是否真的不适应一个王朝。
这才是洪武五年啊。
朱标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久久无言。
穿越者的最大的金手指是高屋建瓴的视野。朱标知道,元末明初这个战乱未息的阶段,是华夏改变的契机。一旦大明统治稳固,华夏将再次陷入封建王朝的轮回。
因为华夏的封建体制已经太过完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先进——它有较为完善的更新换代机制,将百姓们的阈值牢牢控制到进一步改革的临界点上。
这个完善的机制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百姓们在过得不好的时候,揭竿而起换一个新皇帝新王朝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这就像是一座房子,如果修修补补还能住人,房屋的主人就很难下定决心拆了旧房子建新房子。
因为华夏这一栋房屋的主人只有这一栋房子,拆房子的过程中会遭遇日晒雨淋,谁也不能保证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只有房屋本身就摇摇欲坠的时候,在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最薄弱的时候,华夏这个巨人才有往前迈一步的契机。
只是朱标没想到,封建统治的稳固居然这么快——这个稳固并不是百姓过得好了,而是官吏们已经完成自己的利益分配,又拧成了一股无可撼动的绳索。
“我……如果真的是朱太子,就好了。”朱标突然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