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简单粗暴明化政策(2 / 4)
税漏税,多隐瞒田地亩数,实报能到五成就算是遵纪守法的好大明百姓。大明官府只按照他们实际缴税的田亩数分地,他们只能吃个哑巴亏,不敢声张。
历朝历代对偷税漏税的惩罚都极其严重,他们如果声张,那就是抄家灭门的重罪了。
北边生态较为脆弱,暂时还没有看到百姓迁徙的好处。云南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种植,陈英很快就利用这些迁徙百姓,蚕食云南当地土司政权。
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朱元璋教养长大的义子,陈英做事没有朱标那样多的道德心,和朱元璋一样简单粗暴。
元朝在云南分封藩王,将云南纳入中央管理后,元兵驻扎在云南,几十年过去,已经形成相当庞大的人口。这些都是云南的隐患。
陈英强制命令所有蒙古人改汉名汉姓,必须与汉人通婚,并将他们的族落打散。
当豪强和富户迁徙来之后,陈英立刻下令他们释放所有奴仆,为他们分配婚姻。
对蒙古人陈英表现得很强硬,对云南那些土司所管辖的山民,陈英的手段稍微委婉了一些。
只要改汉名、与汉人通婚的人,就能分得汉人一半的土地;如果学会了说汉话,就等同于汉人,能分得和汉人一样多的土地。
当然,陈英不会说“汉人”“汉名”。他义父不喜欢这个。他们都是称“大明人”“大明的名字”“大明话”。
陈英的命令很简单,要让云南无论什么籍贯的人,都成为大明的百姓,成为“明人”。
就像是唐人在外都自称唐人,很少用到“汉人”一样。朱元璋的野心是,以后他的百姓无论来自哪里,哪怕是浅色头发高鼻梁,都会自豪的自称“明人”。
朱元璋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史书中盛唐时就是这样,他们梳着胡人的发髻,演奏着胡乐,跳着胡舞,身形相貌都与更遥远的西方人一致,但他们都称呼自己为“大唐人”,也没有人质疑他们大唐人的身份。
而后这些东西融入了大唐,就是大唐的东西,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来自丝绸之路就排斥,也不会有朱标那样“后世XX年后的某些人发现我们的东西的根不是大明,会不会巴拉巴拉”的忧虑。
这就是盛唐的自信,也是目前华夏民族还未消失的自信。
很多年后,有一个没有根的强国,他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国度中所有文化、他发展的所有科技都不来自与他,但他土地上的人会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吗?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