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偶尔软弱也没关系(7 / 8)
元璋的请罪书中最后一段内容差不多。
“我知道理智上和战略上我应该出击。那支成建制的重骑兵是大明心腹大患,扩廓帖木儿更是大明心腹大患。最差的是扩廓帖木儿带着重骑兵回到草原,这样他就能培养出更多重骑兵……”
重骑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职业兵种,不是会骑马就能当重骑兵。
这支训练有素的重骑兵如果回到了草原,他们人人都能成为教官、成为将领。
重骑兵身上的挂甲也颇具技术含量。如果他们能带着全副武装回去,残元掠夺的工匠们就能依据这些挂甲研究出新的重骑兵挂甲。
扩廓帖木儿回到草原,如果元太子被连番打击后开始信任扩廓帖木儿,大明将遇见一个从心智和能力都磨砺成熟的可怕对手。
若重骑兵回到草原,残元就能短时间内培养出新的职业重骑兵军队。
陈标选择出击,就是要将扩廓帖木儿和这支重骑兵都留下来,绝对不能让他们回归草原。
最差的结果,也只能是扩廓帖木儿回草原,这支重骑兵必须留下来!
陈标理智上知道自己的决定很正确,理智上知道……
但是如果他选择闭城不出,明军就不会死这么多将士,甚至一个人都不会死了啊!
“我知道我没错,我还是好后悔。我要是没出击就好了,我要是守城就好了,他们就不会死,都不会死……”
陈标不顾弟弟们还在这里,不顾这样会很丢当哥哥的脸,他仍旧在父母怀里说着不理智的后悔的话。
是啊,如果让扩廓帖木儿和他的重骑兵回到草原,大明未来将死更多的人。
但这些人没死在现在,没死在他的眼前,没死在他的决策中,没有因为他的命令和指挥惨死,他就不用承担这些责任。
陈标不想承担这些责任。
他明明只要守城就好了,明明这些沉重的责任可以给别人承担。他为什么要逞能?为什么要让自己认识的将士们去打这一场惨胜的仗?!
即使他知道这场仗一定能赢,即使他知道这场胜仗在其他人眼中都是奇迹的大胜,但陈标也后悔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紧紧揽着儿子,哭得说不出安慰的话。
他们知道,虽然陈标现在很后悔,很痛苦。但如果让陈标回到过去,陈标仍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如果未来还有同样的事,陈标也还会变成他现在口中那个“冷酷理智”的将领,做出同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