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7 / 8)
一两个人,他们的家族不会覆灭,田也到不了大清手中。
现在朝廷必须杀他们,因为百姓们围攻他们的宅院,和他们养的刁奴起了冲突。
胤礽激起了真正的民变,他也做了挟民的事。
顾炎武越看越痛苦。
他不明白胤礽为什么这么急躁。
就算现在杀不死那些蛀虫,但胤礽还年轻,他只要一直盯着这些人,总会把他们用正义的方式扳倒。
就算扳不倒,只要能限制这群人,对大清的统治也不会有威胁。
敲山震虎就行了,为何要把整座山给烧了?
比起分给百姓一些田地,和消除地方豪强对百姓的影响,士族才是立国之本啊。
坐稳天下在于民心,而民心的关键在于士心。
若太子失了士心,别说以后如何施政,可能胤礽这太子之位都不会稳固。
顾炎武真的不理解胤礽这么急躁的原因。
他将胤礽的书信烧掉后,颓然道:“看来,我与帝师无缘了。”
他不能接受胤礽的做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唐甄刚回到台湾,就收到了康熙和胤礽的信,得知了南方的事。
他脸上的表情很古怪。
胤礽所作所为很符合他的思想。
他就认为,民心不在于士心,在于真正的黎民之心。那些官员一个个不思进取,剥削民众,是王朝覆灭的根源。
在看了不知道哪位大贤写的书之后,唐甄更加确信自己的思想的正确性。
没错,这就是阶级压迫!
虽然现在他只能顺其自然,但未来一定会有人改变这个充满压迫的世界。
一百年后,两百年后,五百年、一千年,这个世界的不正确,一定会纠正。
太子能做到打击士绅豪商,将土地分给百姓的事,已经很不容易。至于太子的痛苦,在唐甄看来很不应该。
太子哪是试探那些士绅豪商?明明是给那些士绅豪商机会。
如果当时杭州城内粮价飙升的时候,那些士绅豪商与“华家”一样伸出援手,肯平价卖粮,给老百姓一些活路,太子绝对会放过他们。
可他们做了什么?
在杭州城内所有人都以为朝廷会派大军来的时候,他们居然还囤积居奇,要赚这断子绝孙的钱。
他们为什么不害怕?
这不就是因为他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