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霸王票加更)(7 / 13)
康熙回想自己的朝堂,冷汗涟涟。
“大清所做之事,和前明其实差不多,只是把勋贵换做了满洲勋贵。但勋贵也不能坐大,如何用世族抗衡勋贵,用勋贵抗衡世族,就是你要思考的事。”
胤礽只说情况,不说如何解决。
康熙已经有固定的帝王思维,所思所想和他不一样。
顺治作为封建帝王,和他这个现时代大学生的想法也不一样。说多了会露馅。
胤礽只是把实施情况摆出来,引导康熙思考。
说完前明之后,胤礽开始理大清现在的矛盾。
满汉矛盾是首要的,但并不太重要。
时代在发展,不像以前朝代只有内部矛盾,顶多看看北方。
现在大清虎狼环绕,处于时代变革中,世族的力量消退,黎民百姓的重要性急速上升。
大清如果按照以前王朝那样,入关就好好当皇帝,屁事没有,但多尔衮……
胤礽嘴角微抽,道:“我的罪己诏是额娘让人执笔,还是满蒙勋贵的手笔?”
胤礽代入顺治,要是顺治死后真的有灵,肯定会气得找太皇太后打架。
顺治死后的《罪己诏》,把顺治一生的努力,所有的政治亮点全部抹掉,并且给后世的大清帝王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顺治作为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所谓的祖制,原本就可以从他这里改变,他也的确在缓慢改变中。即使迫于压力在满汉之间左右摇摆,但政策还是朝着民族融合方向走。
可《罪己诏》自陈自己所做的全是错的,违背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满人为重、满蒙联合的政策偏倚汉人,让后世帝王不准违背祖制。
这一点给后世帝王留下了致命的隐患,让他们执政时束手束脚,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
康熙尴尬道:“这、这太皇太后也是被逼无奈,八旗勋贵宗室实力强大……”
他说不下去了。
这《罪己诏》没有太皇太后授意,就算宗室和勋贵有这种心思,也不可能发出来。
太皇太后一直埋怨顺治,希望顺治遵循祖制,厌恶汉人,借顺治死的机会发泄怒气是事实。
“我没错。”胤礽沉默了一会儿,道,“大清要重新启动民族融合的进程,需要找替罪羊。多尔衮等宗室,鳌拜等满洲勋贵,为了大清的未来,都可以抛弃。”
康熙立刻道:“是!汗阿玛放心,儿子定会为汗阿玛正名!”
这《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