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3 / 4)
刘荨倒没觉得自己亏待了这个人。他或许有才华,但那又如何?遇到后世高考,这偏题十万八千里,连基础分都不一定给你。
刘荨这时候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历史中许多有才华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就算遇到了一个英明的皇帝,也可能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
如果那些文学家们都是这么一副德性,谁敢用他?
连殿试这么严肃的事,考试规则和考试目的都已经宣扬过无数次,刘荨就差没拿着大喇叭亲自喊,殿试上就是让你们这群人给朕出谋划策,显示出你们在实务上的才干的!
就这样,还能给他一篇直抒胸臆的佳文美作,刘荨呵呵哒他一脸。
这是听不懂人话还是看不懂文字?你有才朕就要宠着你?谁还不是个小公主来着?
哦,老子不是小公主,是比小公主更牛逼的小皇帝。
刘荨牛逼哄哄的想。
“那么,这一份试卷肯定符合陛下的心意。”司俊一开始就没有推举那份很有文采的试卷,作为现代人,他一向很务实。文章作得花团锦簇有什么用?连殿试都能偏题,以后下达任务,怕不是和朝廷的目的偏得十万八千里。
不管这个人是真思维有问题便宜也罢,或者说是恃才傲物,觉得偏题也能被取中,这都不是适合的为官人选。
别看为官者权力大,但权力大,责任也大,需要妥协的时候也十分多。上峰的不支持,同僚的不配合,百姓的不理解,一层一层下来,可以让你心头的热血被浇无数盆凉水。
就算是身为皇帝,有时候也不得不压抑自己,学会妥协,学会接受自己不能接受之事。
比如明知道什么人是贪官却不办他,明知道什么人不忠诚却要重用他,而明知道这个人有才华又忠诚且一点错也没犯,仍要扮作个睁眼瞎的昏君模样仍由其蒙冤至死,只能在这个人死后,一切都平息后,才给这人平反,给这人死后哀荣。
官场上,最容不得傲气和听不懂人话之人,这样的人再有才华,都不能用。用了,说不得还会坏事。
希望这次名次下来,以及试卷编纂成册并刊发之后,那人看着试卷上的评语,能够磨砺一下心性。
嗯,也有可能被刘荨的批语气出好歹,然后辞官回家,隐居世间,为刘荨增加一条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小故事。
刘荨看了司俊推举的卷子,扫了一眼,就道:“这策论虽然文采不如刚才那篇,但也算不错啊。而且提出的意见也很中肯,嗯,朕知道了,你们没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