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 / 7)
,正好腾出位置给下一批科举进士。现在又要新一轮科举考试了。
而那些在地方飞扬跋扈,以为可以只手遮天的官员大多是和地方豪族勾结。若不是地方豪族需要那些田地,官员过一段时间就会轮值,何必在皇帝特意下旨点明怎么做的时候,还公然抗旨不尊?
以后进士出身的官员也会渐渐被官场腐蚀,有些变得甚至比豪族出身的官员更加贪婪。但现在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官场一股清流,一切以皇帝的旨意为准,他们是皇帝直属的臣子,不依附于任何世家豪族。
在这种前提下,边关这次的盐比往年充裕不少,宿谊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军需物资心里很高兴。看来克扣军需什么的,没有在这里发生呢。
而且现在北疆的屯田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待这里的土豆玉米和棉花丰收之后,应该能大大减缓军需的耗费吧?
北边虽然雨水少,但阳光充足,正好适合种植棉花。说不定这里的棉花种多了,还能运往其他地方呢。
宿谊想,之后将羊毛纺织的机器也研制出来,科学放牧的方法也总觉出来,以后咱们占了匈奴的地,也不会说人家蛮荒,可以在上面养牛羊羊圈地放牧了。
来到边关之后,唯一一件在吃食上让宿谊高兴的是,牛肉可以随便吃。
战争的时候咱们也会去抢匈奴的牛羊,和平时边贸会有牛羊贸易。胡人的牛不输于禁止杀牛的范畴,京城世族中养的肉牛也是钻的如此空子。
胡人放牧的牛,不算耕牛。
宿谊记起,好似他原来所处世界哪个朝代傻逼兮兮的规定北疆放牧的牛也属于不能杀不能吃,希望能增加耕牛,结果反而人家不放牛了。
这种只能说当政者太傻逼,这种一刀切的政令,不起反作用才怪。虽然都是牛,但牛和牛之间也是不同的。中原上耕种的牛自然不能乱吃,但北疆上放牧的牛本来就是用来喝奶吃肉的,你不让杀,别人干嘛养?
昱朝的皇帝没蠢到这份上,不知道以后继任的皇帝会不会犯蠢。他要不要在有生之年写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宿谊摇了摇头。他抽奖抽到的可能性都比自己写的可能性更大。
宿谊去监督后勤,底层士兵知道之后,感动的热泪盈眶。就是这种最基本的需求的满足,才让他们感觉到熨帖。大部分士兵所图的,不过是打仗之余能吃饱穿暖而已。宿谊所做之事,正好在他们心坎上。
而宿谊这个高大上的人,居然会关心这么庸俗的吃饭穿衣问题,更是让他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