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3)
更多的土地,就有更多的钱财和人。他们打的是以战养战的主意。
在昱朝的臣子们跟高句丽的使臣扯皮的时候,高句丽本身也争论不休。
这种争论,在他们得知宿天师被刺杀的时候达到了最高点。
宿天师之名,就算在昱朝邻近国家都有所耳闻。高句丽也不例外。高句丽的确有和昱朝之人图谋刺杀宿谊,但此次刺杀并非他们本意。
或者说,并非朝中一致意见。
此次刺杀乃是昱朝中人主导,高句丽中也有人参与。昱朝中人想法很好猜,高句丽中人刺杀宿谊,成自然最好,不成也没关系,反正刺杀之人全是昱朝他们自己的人,怎么也怪不到高句丽头上。
想要刺杀宿谊的人多得是,中原王朝向来假惺惺的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没有证据,是不会对高句丽发难的。
当宿谊“重伤”之事传到高句丽之后,高句丽主战派的气势便到了最高点。他们认为宿天师已经被伤,便是伤了昱朝的气运。且他们担忧的便是主力不回来,但宿天师说不定有神奇手段帮助昱朝攻打高句丽,宿谊既然重伤,那边不用担心了。
宿谊在他们心目中的警戒级别还挺高的,比慕晏等一干凶名在外的大将还高。
这也难怪,在古人心中,很信那神异之事。何况宿谊是真正显示出神异之人,周边国家对其忌惮,自然甚于昱朝一干将领。
高句丽国君本就野心勃勃,更倾向于主战派。这国君甚至比主战派更疯狂些,他想直接跟昱朝对上,并不认为自己打不过昱朝。不过他的声音被朝臣残忍的拒绝接受,甚至没有一个符合他的大臣。
大臣们脑袋都没有问题,他们无论主和还是主战,都考虑了昱朝这个庞然大物,掂量清楚了自己的斤两。即使是汉末群雄纷乱的时刻,高句丽想要向辽东扩张都被打了回去,此次若不是辽东那几城的豪强被昱朝打击了很多次,本身实力减弱,他们也占不到便宜。
现在中原统一了,他们就更没想法了。
高句丽的国君见没有人符合他跟昱朝正面杠的想法,便退而求其次,同意了主战派的意见。
于是高句丽的使臣们还没回国,高句丽就出兵扶余国,连下扶余国大半领土。
扶余国一直和中原王朝交好,昱朝刚建立,便派人入京,与昱朝建立了臣属关系。高句丽此举,对昱朝而言,又是一次挑衅。
高句丽的使臣团还没走呢,他就这么不客气,完全没将昱朝放在眼里。
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