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6 / 8)
答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赌了一把,没拿出次一等的诗词。
余柏林笑着摇头:“无碍无碍,本官年少时,也曾写过此类诗词。”
曾毓大笑:“长青啊长青,你还是别说什么年少不年少,以你现在的年纪,说什么年少,岂不是羞煞众人。”
其余官员纷纷附和。以余柏林现在年龄,在下座举子中,也算十分年轻的了。
毕竟十几岁中举的虽然有,但绝不会会多。
“是学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吴怀惭愧道。
“既然你知错,那就自罚三杯吧。”刘仪对余柏林和曾毓拱手道,“让余大人和曾大人见笑了。”
“无事无事。”曾毓开玩笑道,“其实本官也写过,不是什么大事。”
余柏林调笑道:“你写过?那你这叫自嘲了。”
曾毓笑而不语。我这是自嘲,你何尝不是?你身份地位比我还高吧?
不过因为余柏林身份并非公开,曾毓便不做应答而已。
余柏林知道曾毓想错,不过京中权贵几乎全在皇帝陛下故意误导下想错,他不知皇帝陛下意思,但也知道这对他并无坏处,便懒得纠正,任由曾毓想错了。
余柏林看着这“胆大包天”,在鹿鸣宴上“讽刺权贵”的吴怀,问道:“听你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
吴怀饮了三杯酒后,脸上有些潮红,在听了余柏林所说话之后,脸色突然血色消退。
但上官询问,吴怀不得不据实回答:“学生……学生原籍闽南。因……因祖父获罪,家人随祖父来此地。”
刘仪听后,脸上也立刻血色立消。
他只知吴怀才华横溢,家中似乎条件不好,但并未深究吴怀家世背景。
吴怀家中居然是流放罪人?他若事先得知,定不会取吴怀为解元。
他居然还在鹿鸣宴上举荐吴怀?!当真是十分气恼。刘仪只希望余柏林听后,不要动怒。
余柏林也有些惊讶。
吴怀既然能参加科举,那想来吴怀祖父获罪后,一家虽被流放,但并未剥夺其取得功名的权力。
只是一般这种背景,若被考官得知,多半会遭到歧视。哪怕才华横溢,也会斟酌一二。上榜都难,更何况夺魁。
吴怀能瞒到现在,大概是因为获罪者乃祖父,也可能罪名不深。时过境迁,便让众人差不多忘记此事了。
若不是余柏林无意间提起,吴怀肯定不会将此事主动